春秋時期,晉和楚為了成為諸侯的同盟而戰。
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記載,當時有壹次晉國諸侯開會,鄭國來沒有出席,懷疑鄭對晉有二心。
鄭於是給晉國國君寫了壹封信:我們國家雖小,三年來多次見晉國國君,盡了人臣之禮,妳們還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的情況是,前怕後怕;我們害怕楚的進攻和金的入侵。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就像被獵人追趕的鹿壹樣,為了生存,我們無法謹慎地選擇庇護所。如果晉國太過威逼,鄭即使窮途末路,也會用盡全力抵抗晉國或者倒向楚國。
後來“絕望”從最初的摘要中提取出來,用來指當妳走投無路或被逼無奈時,采取冒險行動或不當行為。
資料片:絕望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170多個諸侯國爭奪權力和利潤。中期,晉、楚成為兩大陣營的領袖,勢均力敵。其中鄭是小國,道好。但不幸的是,鄭地處晉、楚兩大強國之間。北方不敢得罪晉,南方不能怠慢楚。
公元前610年,晉國聚集了壹些諸侯國向楚國施壓。晉國國君懷疑鄭暗中勾結楚國,心生二心。他拒絕見鄭的君主,這使鄭感到害怕。
鄭大臣的兒子是當時的執政大夫。看到這種情況,他寫了壹封信給晉國的執政大臣趙盾。關於趙盾,他是晉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趙盾的昵稱是傅生先生。這是因為趙盾每天都勤於政治。他天不亮就上朝,早到了就坐在朝前等國君。據說當時他的敵人找了個刺客要殺他。當刺客看到趙盾獨自壹人等候朝廷時,他被自己對君主的忠誠和愛國精神深深打動,所以他不忍心傷害他。
反正子嘉的信裏說鄭和金壹直都很恭敬友好,但是還是不能讓妳滿意。我們現在進退兩難,既怕得罪晉國,又怕得罪楚國。就像壹只被獵人追趕的鹿,舍不得離開肥美的水草和森林,但壹旦被獵人逼到絕路,就會跳下危險的懸崖。如果硬逼我們,鄭就要鋌而走險,尋求楚國的保護。到時候,不要後悔!
收到信後,趙盾認為這很有道理。他說服晉國君主改變對鄭國的態度,以免他們落入楚國的懷抱。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鄭時而依附晉國,時而追隨楚國,讓和中國都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