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莊子的養生理論。
全文:“第壹大臣解牛時,除了牛,什麽也沒看見;三年過去了,我再也沒見過壹整頭牛。”
解讀:第壹次殺牛的人,看到的是整頭牛。三年後,他熟練了。他動刀的時候只看到皮骨縫隙,看不到整頭牛。
擴展數據:
蘇格拉底曾對他的學生說:“妳的知識像壹個小圓,我的知識像壹個大圓。在有限的時間裏,也許我比妳有更多的知識,但如果從無限的宇宙來衡量,我們之間的這種差別是什麽?”無獨有偶,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莊子也說過類似的話:“我的生命有限,但我的知識也有限。有了限制,就沒有限制了,而且已經差不多了!這只是壹個知道的問題!"
可惜,這種關於知識與生活邊界的討論和思考,往往被後世的人們減半,取而代之。當今社會,父母引導孩子“把有限的生命奉獻給無限的琴棋書畫ABCD”已經成為經典臺詞:“妳看,古人不是說要‘以極限取極限’嗎!”所謂斷章取義的本事,由此可見壹斑。
傳統儒家總是充滿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他們同時在積極改造現實世界和自己,只願意打破壹切,按照自己理想的樣子重塑;所以儒家思想就像壹團熾熱的火焰,在給世界帶來變化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呈現出壹種“苛求”的姿態,顯得有些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