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的起源分析
著名詞典編纂家、語言學家王光漢在《詞典問題研究——成語溯源標準簡論》中指出,主張追溯到壹般成語的“雛形”或“意義形式”是不可取的。因為無論是“雛形”還是“意義形式”,即使是“源”,它與刻板印象之間也往往存在壹定程度的相似性:有的與刻板印象源非常相似,有的與刻板印象源略有相似,有的介於相似與不相似之間。這種相似性的差異大部分涉及到時間上的差異。成語詞典說《語書》韓《白虎通·三綱六紀》:“網若有紀,則滿眼。”《漢語成語詞典》說“教科書”和鄭玄《詩序》:“取綱而讀之,解壹卷而明諸。”《漢語成語詞典》不使用“教科書”,但引用的第壹個書例也是非定型的例子。是《呂氏春秋·為民》:“民有紀有綱領,眾目睽睽。”顯然,《漢語成語詞典》把《呂氏春秋》中的這段話看作是詞義的雛形或來源。現在我們舉三個例子來分析壹下,是認最早的壹對《呂氏春秋》還是那壹對《詩》,字面上和《岡氏春秋》壹詞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