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思危成語

什麽思危成語

什麽思危成語是居安思危、於安思危、處安思危。

1、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壹年》。居安思危指處在安定的環境中,也要想到可能產生的危難和禍害。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賓語。“居安思危”指處在安定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產生的危難和禍害。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對於個人來說如此,對於壹個國家來說則更是如此。

居安思危是壹種超前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人的壹生當中不可能始終是壹帆風順,總會有曲折與風雨相伴,坎坷與逆境相隨。所以,面對任何事情,人們都應當做到未雨綢繆,這樣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在和平時期,要有居安思危的應變措施,在做好物質準備的同時,思想上還要常守不虞之戒,牢記失戒的教訓,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

2、處安思危:

處安思危,漢語成語,拼音:chǔ ān sī wēi,意思是指居安思危,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會出現困難及危險。出自《隋書·音樂誌下》:“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猶言居安思危。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會出現困難及危險。

3、於安思危:

於安思危,漢語成語,拼音是yú ān sī wēi,意思是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於:處於;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