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施效什麽四字成語大全

什麽施效什麽四字成語大全

1. 帶“施”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博施濟眾(bó shī jì zhòng)

釋義: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成語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造句:就是妳老弟,每月印結分的好,也不過幾十兩銀子,還沒有到那“博施濟眾”的時候,我也勸妳不必出這冤錢。

2、倒行逆施(dào xíng nì shī)

釋義: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

成語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造句:在壓迫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疏解和抗議都無用,壓迫者是可以任所欲為,倒行逆施的。

3、東施效顰 (dōng shī xiào pín)

釋義: 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成語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造句: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了,不但不為新奇,而且更是可厭。

4、發號施令 (fā hào shī lìng)

釋義: 號:號令;施:發布。發布命令。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成語出處:《尚書·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經訓》:“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

造句:我們歷來主張革命要依靠人民群眾,大家動手,反對只依靠少數人發號施令。

5、發政施仁 (fā zhèng shī rén)

釋義:發布政令,實施仁政。比喻統治者施行開明政治。

成語出處:宋·蘇軾《論賞罰及修河事》:“方是時,二聖在位,發政施仁,惟恐不及。”

造句:“發政施仁四海揚,太平世尊榮坐享。”

6、法外施仁 (fǎ wài shī rén)

釋義: 舊時指寬大處理罪犯。

成語出處:明 李清《三垣筆記 附識中》:“其馳驅通義壹帶,亦不無微勞可憫。乞皇上法外施仁,俯從部議。”

造句:當朝的聖人最惱的貪官汙吏,也還算法外施仁,止於把他革職,發往軍臺效力。

7、傅粉施朱(fù fěn shī zhū)

釋義: 傅:搽;朱:紅,指胭脂。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飾打扮。

出處: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造句:描眉畫眼,傅粉施朱。

2. 施有什麽四字詞

施的四字詞

如:

斷然措施:斷然:果斷堅決。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略施小計:略:稍微,粗略。稍微運用小小計謀

重施故伎:重新施用過去的伎倆

鬼設神施:設:籌劃;施:實施。神鬼所設計的。形容安排極為巧妙

施不望報:施:給予;報:報答。施惠於人而不望報答,輕財仗義

施謀用計:施:施行;計:計謀。運用策略計謀

施謀用智:施:施行;智:智慧,計謀。運用策略計謀

法外施恩:施:施行,給予。超越法律而給予恩惠。指寬大處理,免施刑罰

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學習的人的不同誌趣、資質來進行不同的教育。

3. 成語什麽什麽施

倒行逆施、軟硬兼施、因人而施、樂善好施、無計可施

壹、倒行逆施 [ dào xíng nì shī ]

解釋: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

出自:鄒韜奮《患難余生記·離渝前的政治形勢》:在壓迫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疏解和抗議都無用,壓迫者是可以任所欲為,倒行逆施的。

二、軟硬兼施 [ ruǎn yìng jiān shī ]

解釋:兼施:同時施展。軟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

示例:張揚《第二次握手》:“接著;這位神甫滿臉堆笑;幫著蘇鳳麒壹唱壹和;軟硬兼施地勸告蘇冠蘭結婚。”

三、因人而施 [ yīn rén ér shī ]

解釋:指按照各人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區別對待。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四回:“倪二素日雖然是潑皮,卻也因人而施,頗有義俠之名。”

翻譯:倪二平時雖然是流氓、無賴,但是按照各人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區別對待,很有行義除暴之俠士的名號。

四、樂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釋: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

翻譯:聽到徵聲,會使人樂於行善,喜歡施舍。

五、無計可施 [ wú jì kě shī ]

解釋:計:策略、辦法;施:施展。沒有辦法可用。

出自:元·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使小聖展轉仿徨;無計可施。”

翻譯:讓小聖翻來覆去,猶疑不決,沒有辦法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