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中的“亡”意思是逃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白話文: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相關典故:
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有壹天對楚襄王說:“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妳。妳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壹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麽不幸。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麽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擴展資料:
成語解析:
示例: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 ——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解析
收之桑榆
1、解釋:指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後指事猶未晚,尚可補救。
2、出自:《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白話文:“雖然開始在回溪阪,最終能夠發揮在黽池,可以說是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
反義詞解析
未雨綢繆
1、解釋: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2、出自:《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白話文:“到天上沒下雨,剝些桑樹根上皮,捆紮窗子和門戶。”
3、示例: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妳們自己未雨綢繆的。——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4、語法: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事先準備
百度百科-亡羊補牢
百度百科-收之桑榆
百度百科-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