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秋節帶月字的成語?

中秋節帶月字的成語?

A. 形容中秋之月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桂子飄香:桂花壹般是中秋節前後的開放,因此桂子飄香指的就是中秋前後桂花開放,散發馨香。

月過中秋:做人做事不能錯過時機,就好像賞月不要錯過中秋節的月亮壹樣,因為中秋時期的月亮最圓、最亮、最美,故用以比喻良機。

.花好月圓:比喻美好圓滿。多用作新婚頌辭

.嫦娥奔月:關於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

.皎月當空:比喻中秋時節壹輪明亮的月亮掛在空中

月到中秋分外明:指中秋節的月亮特別圓又亮.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過節的時候,會特別的思念親人.

月白風清:形容中秋時節的月亮,月光皎潔,清風輕輕吹來.壹種非常舒服清爽的感覺

明月入懷:中秋時節把天上的明月抱入自己的懷中,通常被用來比喻人的胸懷非常的開朗

B. 形容中秋月亮的成語

1、花好月圓

拼音:huā hǎo yuè yuán

意思:描述花開月圓的景色,比喻美好生活,有時用於祝賀人新婚美好。

出處:宋·張先《木蘭花》詞:“花好月圓人又散。”

譯文:花開月圓的時候人又分開了。

2、水中撈月

拼音:shuǐ zhōng lāo yuè

意思:也說水中捉月。比喻某種事情根本做不到,白費力氣。

出處: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裏拈花,水中捉月。”

譯文:鏡子裏摘花,水中捕捉月亮。

3、花前月下

拼音:huā qián yuè xià

意思:花叢前,月光下,指環境美好,適於男女幽會、談情說愛的地方。

出處:唐·白居易《老病》詩:“若非月下即花前。”

譯文:不是在月亮下,就是在花叢前。

4、月圓花好

拼音:yuè yuán huā hǎo

意思:花兒正盛開,月亮正圓滿。比喻美好圓滿。多用於祝賀人新婚。

出處:宋·晁補之《禦街行》詞:“月圓花好壹般春。”

譯文:花兒正盛開,月亮正圓滿,好像春天壹樣。

5、花晨月夕

拼音:huā chén yuè xī

意思: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出處:清·汪汝謙《畫舫約》:“花晨月夕,如乘彩雲而登碧落。”

譯文: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就好像乘著彩雲登上天空。

C. 關於中秋節的成語有哪些

與中秋節有關的成語:冰壺秋月 賓餞日月 賓餞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風月 百星不如壹月 步月登雲 閉月羞花 殘冬臘月 嘲風弄月 嘲風詠月 春花秋月 長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撐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歲月 裁月鏤雲 喘月吳牛 雕風鏤月 得月較先 戴月披星 帶月披星 待月西廂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 風光月霽 風花雪月 芳年華月 風清月白 風清月皎 風清月朗 風清月明 風情月思 風前月下 風情月意 風情月債 飛霜六月 風月無邊 風月無涯 風雲月露 光風霽月 花殘月缺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海底撈月寒冬臘月 花好月圓 猴年馬月 河傾月落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時暴月 壺天日月 華星秋月 河斜月落 皓月千裏 烘雲托月 花顏月貌 烘雲讬月 海中撈月 壺中日月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霽風朗月 鏡花水月 積年累月 經年累月 積日累月 近水樓臺先得月 積歲累月 九天攬月 霽月光風 今月古月 曠日引月 臨風對月 驢年馬月 流星趕月 鏤月裁雲 六月飛霜 累月經年 朗月清風 落月屋梁 面如滿月 沐日浴月 抹月秕風 抹月批風 明月清風 明月入懷 年該月值 拈花弄月 年深月久 年頭月尾 弄月嘲風 牛衣歲月 弄月吟風 拿雲捉月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柳暗花明 風花雪月 閉月羞花 蔽月羞花 鏡花水月 月圓花好 花好月圓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春花秋月 風花雪月 羞花閉月 閉月羞花 鏡花水月 月朗星稀 月缺花殘 風花雪月 光風霽月 月懷壹雞閉花羞月 眾星捧月 水中撈月 花容月貌 吟風弄月秋月寒江 洪雲托月 鏡花水月 日月如梭 日月經天 蹉跎歲月 日積月累 日新月異 猴年馬月 崢嶸歲月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俗稱“八月半”。這壹天,在外親屬都要回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這是壹年中僅次於過年的重要“節刻”。節前,鹽城民間都有比較充分的準備。通常人家除從食品店選購各種餡心的月餅外, 還購買雞、鵝、鴨等家禽宰殺, 同時還買些藕、梨、菱等。此日,早上多吃圓子或餅, 中午吃雄雞或雄鴨,晚上吃月餅、糯米餅(西區俗稱“粘燒餅”) 或藕餅。舊時, 晚上各家都要“敬月光”, 由小兒取果物於盤,置方桌子室外,點燃香燭,燃放鞭炮,家人相聚拜月。貧困人家吃普通米餅,富裕人家大擺宴席, 吃團圓酒。現時, 城鄉 “敬月”之俗已不多見, 民間其它習俗尚存。壹些機關和群眾團體經常於此節舉行港澳臺、僑胞的茶話會、聯歡會, 工商企業舉辦金秋供貨會、洽談會,知識分子,特別是文化藝術界的名人雅士亦常借賞月之機,聚會、吟詩、寫字作畫等。 中秋節的來歷, 鹽城民間傳說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古代帝王習慣在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這就是後來所說的“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古時把農歷每季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農歷八月十五剛好在秋季的正中, 所以,人們除稱八月十五為 “中秋” 外, 還稱“仲秋”。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達官文士也跟著效仿,此俗逐漸傳入鹽城民間。於是在鹽城每逢中秋就有了祭月、拜月、賞月的風俗。據說,此俗與唐明皇八月十五遊月宮之說有關。相傳有壹年,八月十五夜裏,唐明皇做了壹個夢,他在道人羅公遠陪奉下沿著神奇的拐杖開辟的道路,飛向月宮,走到美麗的宮城門前,頓時覺得有股寒氣逼人,香氣撲鼻,定神壹看,門前壹棵碩大的桂花樹下,壹只白兔正在搗藥,門頭上鑲著寫有“廣寒清虛之府”六個大字的巨幅匾額。他們進了廣寒宮,到處是奇葩瑤草,壹派瓊樓玉宇氣派。在雕梁玉柱、富麗堂皇的大廳裏,身穿潔白透明的輕羅玉紗的幾百名仙女翩翩起舞,舞姿十分優美,樂曲悠揚悅耳。夢醒後,唐明皇趕緊命手下的人記下月宮裏的曲調, 經過整理,便成了後來流傳民間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賞月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壹色。萬象入吾眸,星鬥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壹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壹天不壹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雲:“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雲:“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雲:“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壹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裏,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壹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壹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裏無雲境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雲:“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D. 帶月字的成語,月多月好,提前祝大家中秋快樂

月下老人,日月同輝。日積月累。鏡花水月

E. 中秋節日記,帶‘月’字成語10個,和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在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壹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秋節習俗有賞月、吃月餅、燒塔等等。

中秋節在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壹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帶“月”字的成語有:1、七月流火 2、光風霽月 3、猴年馬月 4、日新月異 5、曉風殘月 6、吳牛喘月 7、披星戴月 8、海中撈月 9、鏡花水月 10、蹉跎歲月

F. 關於中秋的成語 20個

關於中秋的成語有:

月白風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靜。

月地雲階:指仙境或美境。

月黑風高:語出元元懷《拊掌錄》:“毆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壹雲:‘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後用以比喻險惡的環境。

月朗星稀:同“月明星稀” 月露之體 喻指辭藻華美而內容空乏的詩文。語本《隋書·李諤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競壹韻之奇,爭壹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月落參橫:亦作“月沒參橫”。月亮已落,參星橫斜,形容夜深。參,二十八宿之壹。《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壹·善哉行》:“月沒參橫,北鬥闌幹;親友在門,饑不及餐。”宋秦觀《和黃曹憶建溪梅花》:“月沒參橫畫角哀,暗香消盡令人老。”

6. 月落星沈 亦作“月落星沈”。謂天色將明 月滿則虧 月圓則缺。比喻事物發展到極點則開始衰退 。

7. 月貌花容 :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

8. 月明千裏 :月光普照大地。語本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裏兮***明月。”後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月明星稀 皓月當空,星星稀少 月缺花殘 比喻美女之死或美好事物遭受摧殘 月夕花朝 借指良辰美景 。

9. 月夕花晨 :見“月夕花朝”

10. 月下花前 :唐白居易《老病》詩:“晝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本指美好的憩遊環境。後多指易觸發男女情思的環境 。

11. 月落星沈:亦作“月落星沈”。謂天色將明。

12. 月滿則虧 :月圓則缺。比喻事物發展到極點則開始衰退 。

13. 月沒參橫: 見“月落參橫” 月明千裏 月光普照大地。語本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裏兮***明月。”後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14. 月明星稀: 皓月當空,星星稀少。

15. 月缺花殘 :比喻美女之死或美好事物遭受摧殘。

16. 月夕花朝 :借指良辰美景。 月夕花晨 見“月夕花朝” 月下花前 唐白居易《老病》詩:“晝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17.月盈則食 :謂月滿時才發生月食。亦用以比喻盛極則衰 。

18. 月圓花好: ①花好月圓。象征幸福美滿。常用作祝頌之詞。語出宋晁端禮《行香子》詞:“莫思身外,且鬥樽前,原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②比喻良辰美景 。

19.皎月當空:壹輪明月高高掛在天空。

20.月裏嫦娥:嫦娥,神話中月宮裏的仙女,相傳她是後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藥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出自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姐姐是月裏嫦娥。”

(6)中秋節帶月字的成語擴展閱讀

中秋,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的形成期是在唐宋時期,屬於壹般性節日;中秋節的鼎盛期則完成於明清時期,其在節日民俗中的地位得以顯著上升,成為民眾普遍的大節慶之日。正所謂“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中秋賞月習俗盛行民間。

G. 急啊!!!中秋節作業,有關“月”字的詞語和詩句

滄海月明風雨過,子欲歌之我當和。(於右任 雞鳴曲)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

月殿雲階敞上方,宮中習靜夜焚香。

隔座聽歌人似玉,六街歸騎月如霜。

唯有月明霜冷,浸萬家鴛瓦。

月中薄霧漫漫白,橋外漁燈點點青。

月底棲鴉當葉看,推窗跕跕墜枝間。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

空余明月連錢列,不照紅葩倒井披。

月底溪邊壹晌看,便恐淩波去。

天公倍放月嬋娟,人間解與春遊冶。

展盡鵝黃千萬縷,月中並作蒙蒙霧。

千屯沙上暗,萬騎月中嘶。

西客落月蕩花枝。 又是人間酒醒夢回時。

誰信京華塵裏容,獨來絕塞看明月。

撤華燈招素月,更緣人面發花光。

樓外秋千索尚懸,霜高素月慢流天。

高樹是東家,月華籠露華。 (以上都是王國維的)

吹燈窗更明,月照壹天雪。

葛嶺花開二月天, 遊人來往說神仙。

飯籃向曉迎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 (袁枚)

古寺雲依鶴,空潭月照龍。

香滿隨雲散,人歸趁月明。

岸荒群動寂,月缺暝煙昏。

江漢夜滔滔,嚴城片月高。

愁魂夜嘯缺月低,驚起城頭烏磔磔。

懸知壹葉扁舟上, 涼月滿湖秋夢圓。

斷送古今惟歲月,昏昏臘酒又迎年。 (譚嗣同)

涼風輕語伴明月,柳枝漫舞***嫻花。 (作者不詳)

邊月無端照別離, 故園何處寄相思。

珠簾四卷月當樓 暗憶歡期真似夢。

春花春月年年客, 憐春又怕春離別。

粉香看欲別, 空勝當時月。

朔風吹散三更雪 倩魂猶戀桃花月。

消得壹聲鶯 東風三月情。

問君何事輕離別 壹年能幾團欒月。

木葉紛紛歸路, 殘月曉風何處。

何時***泛春溪月 斷岸垂楊壹葉舟。

憑將掃黛窗前月, 持向今朝照別離。

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髻拋殘秋草生。高梧濕月冷無聲。

團團望舒月,皓皓冰蠶絹。 欲卻炎天暑,比月裁成扇。

溪風到竹初疑雨,秋月如弓漸滿弦。

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沈。

芙蓉湖上月,照君垂長綸。

清光復相照,片月西山嶺。

戚戚復戚戚,高樓月如雪。 二八正嬋娟,月明翡翠鈿。 由來工織錦,生小倚朱弦。 朱弦豈解愁,素手似雲浮。 壹聲落天上,聞者皆淚流。 別郎已經年,望郎出樓前。 青天如海水,碧月如珠圓。 月圓以復缺,不見長安客。 古道白於霜,沙滅行人跡。 月出光在天,月高光在地。 何當同心人,兩兩不相棄。(以上皆為納蘭性德所作,最後壹首是他的《高樓望月》)

清笳皓月秋依壘,野燒寒星夜出林。(顧炎武)

壹川星鬥爛無數,長天壹月墜林梢。

猿鶴驚心悲皓月,魚龍得意舞高秋。

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雲。

昭代恩光日月高,丞彜十器比球刀。(龔自珍)

壹庭花月正春宵,花氣芬芳月正饒;風動花枝探月影, 天開月鏡照花妖。月中漫擊催花鼓,花下輕傳弄月簫; 只恐月沈花落後,月臺香榭兩蕭條。(唐寅《花月吟笑連珠體十壹首》)

雨聲連五日,月色徹中流。

落月滿屋梁,悲風為我起。

燕子愁迷江右月,杜鵑聲破洛陽煙。(文天祥)

身隨日月逝,恨與天地畢。

樽前俱是蓬萊守,莫放高樓雪月閑。

多情明月邀君***,無價青山為我賒。

篇帶月來霜夜,妙語先春發病顏。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免使謫仙明月下,狂歌對影只三人。

白鹿泉頭山月出,寒光潑眼如流汞。

何處青山不堪老,當年明月巧相隨。

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風月清隅隈。

已托西風傳絕唱,且邀明月伴孤斟。

當年踏月走東風,坐看春闈鎖醉翁。 (蘇軾)

月離雲海飛金鏡,燈射冰簾掣火龍。

莽江湖遠,悠悠歲月移。

開門月滿庭,皓皓如積雪。

孤村月白聞衣杵,破竈煙青煮芋糜。

天涯懷友月千裏,燈下讀書雞壹鳴。

十裏澄波明白石,五更殘月伴清霜。

凈掃中庭延月色,緩拖拄杖聽蟬聲。

暮雲細細鱗千疊,新月纖纖玉壹釣。

看月直到無月時,尋花直到花片飛。

連娟鏡湖月,縹渺寶林鐘。 (陸遊)

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溝水分流西復東,九秋霜月五更風。

歸去定知還向月,夢來何處更為雲。

千裏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於藍。

只將滄海月,長壓赤城霞。

白天月澤寒未冰,金虎含秋向東吐。 (李商隱)

落宿含樓近,浮月帶江寒。

他鄉冉冉消年月,帝裏沈沈限城闕。

唯當玄度月,千裏與君同。 (駱賓王)

澄波泛月影,做浪聚沙丈。

水流疑箭動,月照似弓傷。

長河落雁苑,明月下鯨池。 (盧照鄰)

木落寒山靜,江空秋月高。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月寒空階曙,幽夢彩雲生。

野岸煙初合,平湖月未生。

月高星使東看遠,雲破霜鴻北度遲。 (柳宗元)

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 (張 先)

馬踏塵上霜,月明江頭路。

池上月未來,清輝同夕陰。

展轉相憶心,月明千萬裏。

天涯浮雲生,爭蔽日月光。

前時明月中,見是銀河瀉。

是時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山城蒼蒼夜寂寂, 水月逶迤繞城白。

松間白月照寶書,竹下香泉灑瑤席。 (劉禹錫)

林月值雲遮,山燈照愁寂。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曾吟廬嶽上,月動九江波。

孤舟行壹月,萬水與千岑。

新月有微輝,朗朗空庭間。 (賈島)

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海鯨吞明月,浪島沒大漚。

橫門開日月,高閣切星辰。 (韓愈)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兵戈塵漠漠,江漢月娟娟。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

明湖漲秋月,獨泛巴陵西。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掃崖去落葉,席月開清樽。

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心飛秦塞雲,影滯楚關月。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 (李白)

H. 寫出幾個帶“月”字的成語

月章星句

月暈而風

月圓花好

月盈則食

月夜花朝

月下花前

月夕花朝

月缺花殘

月明星稀

月明千裏

月貌花容

月落星沈

月黑風高

月地雲階

月旦春秋

月閉花羞

月白風清

要詩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壹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裏,風急輕帆燕壹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此時。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請采納

I. 關於中秋節的20個四字成語

關於中秋節的四字成語:月旦春秋、月地雲階、月黑風高、月裏嫦娥、月露風雲、版月落星沈、月明千裏。月權夕花朝、月下花前、月下老人、月盈則食、月暈而風、月章星句、月朗風清。

月朗星稀、月露之體、月落參橫、月落烏啼、月滿則虧、月沒參橫、月明星稀、月缺花殘、月缺難圓、月夕花晨、月夜花朝、月異日新、月圓花好、月中折桂。

1、月缺花殘:讀音yuè quē huā cán,漢語成語,指形容衰敗零落的景象。出處於唐·溫庭筠《和王秀才傷歌妓》。

2、月明千裏,讀音yuè míng qiān lǐ,漢語詞語,指月光普照大地,後多用來形容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因月夜而倍增思念。

3、月缺難圓:比喻關系壹旦破裂,就很難挽回。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回:“若不還我寶珠,我便放金蛟剪,那時月缺難圓。”

4、花好月圓:描述花開月圓的景色,比喻美好生活,有時用於祝賀人新婚美好。

5、月裏嫦娥:嫦娥:神話中月宮裏的仙女,相傳她是後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藥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出自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姐姐是月裏嫦娥。”

J. 關於中秋節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關於中秋節的四字成語有:花好月圓。

讀音:[huā

hǎo

yuè

yuán]

釋義:花兒正盛開,月亮正圓滿。比喻美好圓滿。多用於祝賀人新婚。

出處:宋·張先《木蘭花》詞:“人意***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歡情去逐遠雲空,往事過如幽夢斷。”

例句:

1、我們結婚的東西都已準備好,就等著花好月圓的那壹天了。

2、祝妳們花好月圓,白頭偕老。

3、珠聯壁合洞房春暖,花好月圓魚水情深。

4、他倆夫妻恩愛,花好月圓,真令人羨慕。

5、春聯對歌民安國泰喜字成雙花好月圓橫批: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