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為什麽說趙括是紙上談兵?混淆視聽的人往往走不出邏輯誤區?

為什麽說趙括是紙上談兵?混淆視聽的人往往走不出邏輯誤區?

戰國時期秦與趙的長平之戰,可能是世界軍事史上永遠無法回避和跨越的巔峰戰爭。首先,雙方直接卷入戰場的人數高達百萬以上,這在古今都是前所未有的;其次,這樣布局車馬,明明白白滅國的戰役,把軍事戰爭的血腥性發揮到了極致;然後,這才是真正的壹戰,為秦國統壹天下定下了基調;最後,這場戰爭是很多人的巔峰,比如田雷,比如趙括。

對於中國的歷史愛好者來說,長平之戰也是壹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它濃縮了幾乎所有的軍政元素,有熱血,有激情;陰謀和策略;有決心,有戰術;有因果有報應;有刺激,有懸念;有憤怒和疑惑...秦軍勝而享天下,昭君敗而下地獄;田雷贏了,走上神壇,而趙括輸了,成為笑柄。

這樣驚天動地的世紀大戰,原因很多,值得銘記。實在是太刺激太刺激了。但是,每次說起這場戰爭,心裏都有壹種深深的悲傷。這種悲傷不是為古人,而是為現在。

因為還有很多人用“紙上談兵”這個笑話成語來給這場戰爭中的趙括貼標簽。這種膚淺的歷史觀是對歷史本身最大的不尊重。

長平之戰始末長平之戰發生的背景是秦國統壹天下的野心和腳步無法阻擋。當時,在著名的皇後宣和宰相退出歷史舞臺後,秦王才真正成為掌權的人。

壹個有能力、有抱負、有家庭背景的人,掌握權力後壹般會更快地邁出自我證明、自我展示的那壹步。每個人都應該永遠記住這個道理。最有發泄欲望的人,永遠是那些壓抑太久的人。想證明自己的人,永遠是那些什麽都沒說的人。看到愛不要鼓掌,看到光不要獻花。

宣太後和是秦國的貴族。拋開那些細節,兩兄妹壹直在判斷大秦帝國的形成。可惜歷史和秦國都不再需要和珍惜他們了。

在秦王趙翔心中點燃男子氣概的人是範睢,壹個能幹的人和壹個惡棍,他排擠了魏冉,殺死了田雷。但他為秦國項提出的“遠交近攻”的政策,確實符合當時秦國國情的需要。

徹底“自由”的秦王項,終於要徹底放開自己了。他媽媽和他叔叔積攢了40年。此時的秦,是壹個有著龐大家業的惡霸。只要不出格,偶爾出去欺負壹下隔壁的姑娘,別人敢怒不敢言。任何時代,我們都是用實力說話。只有實力差的人才會希望對方跟自己講道理。

此時的秦國早已跳出了關中平原的制約,相當於老虎出了門。第壹個倒黴的是韓國,已經是人生第壹鼠了。由於其良好的碼頭位置,韓國經常威脅和奉承秦國和其他五個國家,並依靠這壹點生存。沒辦法,實力不足的人有時候也要過卑微的生活。

但是,通過韓國的命運,我們也應該明白,如果我們和老虎壹起尋求食物,我們遲早會成為老虎的肚子。秦連二鬼子的機會都不給韓國,直接把韓國打死了。

韓國怎麽受得了這麽狠的手?很快就只剩半條命了。人性很矛盾很復雜,往往最有骨氣和最沒骨氣的時候,就是面對生死的時候。當秦國俘獲野王,把韓國壹分為二的時候,秦國似乎沒有收手的意思。南朝鮮上黨郡的最高領導人馮婷和壹些官員血腥地沖了上來。我打不過妳,但我也不想占妳便宜。老子投降投降趙國氣死妳。

投降趙是當時最好的選擇。因為南朝鮮真的守不住了,而且趙賀選的是真的血性和有壹定實力的,對他手裏的上黨地區是非常必要的。擁有南朝鮮上黨地區的領土,趙燦保證了黃土高原的領土完整,有效地實施了抗秦的戰略計劃。

而且這還真能刺激秦,打韓國最想吃壹塊肉。當年隗囂與之戰鬥的驅動點就是上黨高地,趙拼命想打,就是為了把秦趕出這個“三八線”。好在趙括的父親趙奢為趙贏得了壹口氣。

面對革命老朋友朝鮮的處境,趙猶豫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怕被燙傷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這時,趙國的領導人是趙浩棋·程瀟,他剛剛繼位。他只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貴族宗室趙保勸他關門生活。然而,平原君和趙生覺得好日子已經過去了,不如開個派對,試著慶祝壹下新年。

我認為平原君的建議是對的。因為當老虎靠近妳的時候,妳絕對想象不到老虎不吃人,以此來逃避災難。不如集中精力勇敢面對。趙王最終采納了平原君的意見,接受了南朝鮮的投降。上黨和趙的領土連成壹片。

我殺豬妳吃肉?秦是真的生氣了。因此,趙被列入了死亡名單。不,其實趙國本就在秦國的死亡名單上,只是秦國把它加粗了,黑了,高亮了。回家準備了壹年。公元前260年,秦國使出渾身解數,以40萬大軍殺了趙國。秦國歷史上最大的軍隊是由統帥王弼,秦軍,他當時是左書的統帥。

他雖然不出名,但應該是個好人。至於神殺的可怕,目前還沒有安排,有很大概率因為魏冉的影響,他還在板凳上。

秦國的戰爭機器壹旦開動,就如同我們現在的標準化運作壹樣。只要領導不是太無能,太大驚小怪,基本不會有什麽大問題。很快,秦軍勢如破竹地拿下了西商黨,迅速向以昌平(今高平市)為中心的東商黨進發。籠罩在趙上空的危險氣氛越來越濃。

老兵廉頗奉命開赴前線。而趙括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因為關於趙括更適合長得帥的聲音開始在趙國內流行起來。不要驚訝。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壹。他身經百戰,老成持重,趙括雖有名聲,卻無經驗。這有什麽好爭議的?

但如果選教練的問題能靠資歷解決,那就不是問題了。趙當時的考慮是有原因的,因為廉頗是騎射時代的大將。他擅長騎兵作戰,所有的功績都是靠騎戰積累起來的。上黨地處高原,不適合騎兵作戰。主要作戰力量必須是步兵。

廉頗被質疑是有道理的。另外,趙括真的很有才華,名氣也很大,膽子也很大。後面可以看到,這裏只解釋壹個邏輯依據。《決壹死戰》和《廉頗》中趙括被作為第壹選擇的事實足以說明問題!趙被趙括洗腦了?

廉頗的籌碼也是趙的全部資產——40多萬人。他選擇上黨地區的長平作為防禦的主戰場,憑借險要的地形布置了空蒼嶺線、淡水線、百裏石線三道防線,層層設防。這三道防線的邏輯是:第壹道防線緩沖,第二道防線堅守,第三道防線後勤顯著。

結果,第壹道防線只維持了三個月,就被如狼似虎的秦軍打破了。這讓廉頗有點摸不著頭腦,說秦軍兇,沒想到這麽兇!但是,人老了也是有道理的。廉頗馬上想到了解決辦法,決定利用局部作戰的優勢——打消耗戰。如果我不和妳打,我就和妳打。

廉頗的決定太殘忍了,給兩國都造成了內傷,讓他們心裏難受,但又說不出來。使勁屏住呼吸,看誰先憋不住。秦軍是長途探險,所以補給自然困難得多。趙雖然是局部作戰,但是昌平地處高原,後勤問題不好解決。而且從家族的雄厚基礎來看,趙本身就和秦有不小的差距。

就這樣,雙方在淡水展開了漫長的對峙。兩個國家,近百萬的戰鬥人員,無數雙盯著戰局的眼睛突然停了下來。在寂靜的淡水河畔,空氣中彌漫著可怕的寂靜。

這種關乎生死的僵局,最考驗領導的心態。我們總說要靜下心來,堅持住。看起來沒用嗎?覺得沒用是對的,因為這種培養是為妳面對大場面做準備,平時哪裏有那麽多大場面。

我首先受不了的是趙,口頭上可以不放棄,但實力上是裝不出來的。商鞅變法後,秦國為養活國家而耕種打仗,農民和士兵是人們最不需要的。雖然路途遙遠,費用昂貴,但人真的寬容多了。

趙漸漸覺得自己的身體快要被掏空了。趙浩棋·程瀟坐不住了。他不可能是亡國之君。我想親自去前線。但是他的兩個爪牙婁昌和玉清勸他不要去,妳也幫不上忙。壹個好下屬,永遠記住勸領導不要多管閑事是對的,這是兩個人做得好的。

但這兩個人沒做好的是,勸領導不要管閑事,自己卻做了。不要以為“急著躲領導”的下屬都是好下屬,幹壞事的往往就是這樣的下屬。在婁常的建議下,趙王終於派鄭著去秦國求和。

秦壹看,喜出望外,機會來了。將此事廣為宣傳,既瓦解了趙軍的鬥誌,也沖淡了其他勢力救趙的心思。所以,如果沒有把握,就不要隨便出招,因為不出招就會被抓。苦難總是比失敗更有價值。

通過趙自己送來的有價值的信息,秦國很快就找到了解決的關鍵點——把廉頗解決掉。於是,秦國的項給撥了壹筆巨款——24萬兩黃金,專門用來組織壹批煽風點火的人。傳播的主要有兩點:壹是廉頗是個懦夫,是個漢奸,不管趙死活,閉門過自己的好日子;第二,我們大秦帝國是無敵的,從來不怕任何人。

就這樣,趙括帶著趙王的殷切期望和自己的沾沾自喜出道了。秦國像聞到了血腥味的狼,徹底興奮起來,偷偷把主帥換成了大殺器。

趙括上臺後,為了盡快樹立威信,換掉了廉頗的老部下,提拔了壹批年輕人。這可以理解。壹人壹隊,這是中國人的老規矩。但如此雷厲風行的趙括並沒有馬上出擊,而是壹直在整頓軍務。從這點來看,趙括真的不是草包。

秦軍看出趙括不是壹個年輕而魯莽的人,所以他決定用盡壹點誘餌。我就不信妳壹個年輕人有這麽好的定力?於是秦軍率先進攻,被趙括打敗。這個消息讓趙上上下下壹片歡騰,但還是很牛逼。幹得好,趙括!

趙王喜出望外。他壹邊獎賞趙括,壹邊命令趙括全線出擊,速戰速決。領導發話了,趙括覺得趁熱打鐵沒什麽不好。於是,趙括命令趙國的所有精銳部隊越過堅固的丹河防線,在丹河西岸與展開激戰。趙軍又贏了。

趙括繼續突進,秦軍壹直追到大本營,並迅速發動了攻擊,趙和都在大營中,直到現在,趙仍占著上風。

白起終於開始收網了。他派出兩個奇兵,壹個25000人,在石頭長城科學點周圍,襲擊了趙,攻下了長平關,這個時候應該非常強大,但只有幾個人駐紮,然後襲擊了百裏石頭長城科學點防線上的舊關,封鎖了連接趙和邯鄲的最重要的關隘。

另壹支5000人的騎兵精確地穿插在趙國前後軍之間,以後勤補給力量分割趙國主力,切斷趙國主力的糧道。

這樣,戰爭就好打了。如果妳趙括殺不了我三次,五次,兩次,妳就完了,因為妳現在是壹個人。

這裏我稍微解釋壹下。有人說40萬包圍了40萬趙軍隊。這是開玩笑嗎?不完全是。比如10人在野外很難圍住10人,但是10人在壹個房間裏擋住10人並不難。

趙括得知圍城後,迅速率軍突圍,猛攻秦軍的陣地,但田雷咬緊牙關,堅持住了。秦軍雖敗猶榮,趙括無法沖出重圍。面對趙的不斷突破,的傷亡極其慘重!有多糟糕?後來,對於秦昭王與田雷的報告,則是“傷亡近半,是壹場慘烈的勝利”。

趙括不是無能,只是還太年輕。年輕人不缺聰明,缺的是韌性和自信。眼見突圍未果,疲憊不堪的趙括犯下了長平之戰唯壹的錯誤——堅守援兵。妳還在等什麽?誰來救妳?我對我的生活絕望,我不會讓妳沖出壹個人。妳的消息能傳出去嗎?妳已經努力工作了。戰鬥前休息壹下?

敵人不努力,敵人不就休息了嗎?如果趙括能理解父親“勇者勝於狹路”的理念,或許這場戰爭的結果會大不壹樣。

田雷比趙括經驗豐富多了,壹邊派輕兵騷擾妳,不讓妳休息;同時派人回國尋找援軍,補充有生力量。秦王壹得到消息,熱血沸騰,激動得不行。我親自趕到河北,命令河東、河內給我拿起刀來。15歲以上的男人都被提升為壹等兵,全部沖上前線與趙作戰。

秦國當時的戰爭動員能力是獨壹無二的,其他國家連他的背影都看不到。關於秦國到底派了多少軍隊,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毫無疑問,這些人成了壓垮趙國的最後壹根稻草。

包圍昌平,就是四十多天。在這40天裏,趙括其實表現出了壹個優秀統帥的素質。能夠在面對死亡威脅的情況下保持軍隊士氣40多天,是壹種非凡的指揮能力。而且,趙括能在被包圍的情況下,始終讓對面的田雷保持高度緊張,這壹點也很了不起。

圍城的第46天,趙括決定最後壹次突圍。畢竟人吃人,如果不拼死壹搏,不僅生不如死,後患無窮。在突破的過程中,趙括再次展示了自己優秀的軍事素質。他把部隊分成四個梯隊,輪流廝殺,來回周旋。他自己在突圍的過程中也中槍了。他死後,趙軍投降,近百萬人的長平之戰終於結束。

長平之戰的邏輯誤區是1。趙浩棋程瀟選擇了接受南朝鮮的上黨地區,這直接引發了長平之戰。有錯嗎?其實是的!因為秦打算統壹天下,妳惹不惹他他都要打妳。我們常說要善待他人,少惹麻煩,但有壹個最起碼的前提,這個人能避免成為敵人。否則,把所有好牌都給敵人,最後和敵人壹局輸贏,是愚蠢的。

2.趙討論廉頗和趙括誰更適合當教練有意義嗎?真的有!在戰爭中,教練的氣質和調性與戰略目的不匹配是很重要的。步戰派騎兵將領,攻戰派守備將領,效果會受到影響。妳得明白妳的戰略目的是什麽,然後出兵,出動。這是大師。

趙當時決心打消耗戰和防禦戰,選廉頗是對的。如果趙決定打壹次進攻,把趙括帶來商量選擇,也無可厚非。可惜趙當時的戰略思路並不清晰,典型的走壹步看壹步。

3.趙括身上有真正的才華和學問嗎?從上面的介紹來看,答案顯而易見。雖然歷史上有名不副實的人和事,但大多數人的名字都不是無緣無故得來的。趙括和父親討論兵法的時候,父親打不過他。這件事被後世很多人當成笑話,說他華而不實。

從長平之戰的進程來看,其他也是可圈可點。所以,不要無理取鬧的嘲笑壹個失敗者。有人會拿趙括的父母和藺相如對趙括的評價來舉例。其實要看從哪個角度去理解。大多數父母都喜歡挑優秀兒子的毛病,因為這能讓他保持清醒。

而藺相如是基於人的經驗來評論的。他年輕,沒有經驗,容易浮躁。這沒有錯,但我們不能否認趙括的才華。

4.長平之戰趙括的戰術有問題嗎?沒什麽大問題,沒多少小問題。趙括的統籌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在長平之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任何對此有疑問的人都會問妳,妳壹參加工作就直接被要求管理壹個40萬員工的大公司,被要求打壹場關系到國運的大仗。妳能保證有趙括壹半好嗎?

先穩住局勢,再換崗換人,然後伺機出馬,追求勝利,以極大的熱情貫徹國家和領導的意誌。真的是壹氣呵成。但他最大的問題是不夠靈活,缺乏壹點戰鬥到底的意誌。至於後面的路為什麽會白白被切斷,那就壹言難盡了,這是戰場形勢決定的。所有的牌都已亮出,該是學習的時候了。其實沒必要留著籌碼。

至於為什麽不分兵進攻?同樣的道理,當雙方實力差不多的時候,很容易把冒險進攻變成加油戰術。總之,趙括還是太年輕了壹點。

5.為什麽趙括最後不應該轉守為攻?這裏解釋壹下,我們經常講的防禦是為了什麽?安全,保證安全是什麽?希望。所以沒希望了,還有必要防守嗎?此時,死了才有希望。人不應該低頭,而是要學會適時低頭。我們通常所說的“忍無可忍,不必再忍”,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

趙括的千古罵名實際上主要是由於他揮霍無度的家庭,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趙所有的錢..這是對人性最大的誤解,我喜歡給失敗者找證據。

紙上的諷刺揭示了什麽?趙括成了歷史上最會背後中傷的人之壹。因為長平之戰的失敗,他被黑的前無古人。後人甚至發明了壹個成語“紙上談兵”來嘲笑他。其實這充分暴露了人性的醜惡和很多人膚淺的邏輯。

我為什麽這麽說?除了大部分看過這段歷史的人,不知道上壹篇文章的脈絡,還沒有走出上面的邏輯誤區。他們只是把歷史當成壹個故事,只看表面,只看結果。唯現象論和唯結果論其實是我們理解人生的禁忌。

壹個人越膚淺,越容易被喚起,越容易被固定的情緒鎖住,失去靈性和理智。所以,崇拜成功者,批評失敗者,可能是不合理的。這是壹種自作聰明的心理在起作用,因為崇拜是成功的,正確的概率更大,而批評是不成功的,是錯誤的。

當然,我不是說趙括這種窩囊廢就不能批判。但不能為了批評而批評,最後讓批評變得不合理。

通過大家對趙括“紙上談兵”的嘲諷,其實揭示了人性的不務實。誇人和罵人的時候容易誇張。仔細反思,我們平時在工作中表揚領導,批評下屬。有多少成分是客觀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