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開頭的成語:
正中己懷、正直無邪、正言直諫、正言不諱、正聲雅音、正身明法、正身率下、正色危言、正色敢言、正正堂堂、正正經經、正言厲顏、正顏厲色、正心誠意、正始之音、正視繩行、正身清心、正色直言、正色直繩、正色厲聲。
正容亢色、正明公道、正名定分、正經八本、正經八板、正經八百、正己守道、正冠納履、正冠李下、正法直度、正法眼藏、正兒巴經、正大堂煌、正大堂皇、正本澄源、正正氣氣、正襟危坐。
正(拼音:zhèng、zhēng)
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上為城池形,下為足,本義為征行、征伐,是“征”的古字,讀zhēng。
征伐的目的就是有所平定、有所糾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義,由平定引申出決定、考定、勘定等義。由匡正引申出使端正義,進壹步引申為治理義,進行治理的人亦稱為“正”,進壹步引申為準則、法則義。
由官長之“正”,引申為正、副之“正”。《說文》訓“正,是也”,乃引申義。以上義讀zhèng。正字亦借指農歷壹年的第壹個月,稱為“正月”。引申為歷法的代稱,如:夏正、周正。以上諸義讀為zhēng。
征戰要走遠路
古代到各地收取賦稅、貢品,也必須遠行。因此“正”字還有征收賦稅之義。如《周禮·夏官·司勛》:“惟加田無國正。”鄭玄註引鄭司農雲:“正謂稅也。”《管子·戒》:“關幾而不正,市正而不布。山林梁澤以時禁發而不正也。”
由不偏斜、不顛倒、不反向,進而抽象化為指言行公正無私。《左傳·隱公十年》:“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可謂正矣。”這個正就是公正、平正、正直。《說文》解釋的“正,是也”就是指的這壹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