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i bīng bì shèng
解釋: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壹方獲得勝利。後指因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出處:《老子》第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示例:不,~!不要樂,要哀,何小姐能彈《易水吟》的譜子嗎? ★張恨水《啼笑因緣續集》第十回
近義詞:師直為壯
反義詞:驕兵必敗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軍事
英文: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
(哀兵必勝,哀兵必勝)
《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王弼註:“抗,舉也。加,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任繼愈註:“哀,沈痛,悲憤。”後遂謂因受壓而悲憤的壹方,定能克敵制勝。
《解放日報》1946.11.3:“正由於哀兵必勝,驕兵必敗,漣水城郊就成為蔣軍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