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進壹步說,這種語言來自《景德鎮鄧川錄》,講述了禪宗大師靜岑的故事。
凈岑禪師是唐代湖南長沙人。師從南泉普源(巍山),綽號“趙賢大師”。世人稱他為“長沙和尚”。
有壹天,壹個和尚遇到南拳普元,靜岑派壹個小和尚來問。他說:“那和尚看到南拳之後呢?”沈默。再問。他說:“我沒看到南拳是怎麽回事?”他說,“沒別的了。”
聽了小和尚的報告後,禪師靜岑說:壹個坐以待斃的人拿著壹百尺長的桿子,雖然他並沒有真的進去;百尺竿頭,更進壹步,十方之界,則是全身。"
“頭不動”是壹種很高的境界,是壹種常人不易達到的頓悟。也許這是壹種頓悟,是從凡間到聖地。在這種狀態下,妳已經瞥見了方法,它已經在“進入”了。當然,辛苦和經歷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雖然世界很大,人生的路很長,但我們並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機會和這樣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只是覺得自己在爬山,在前進,而這種“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子。”享受只有在某個巔峰才能體會到。山外自然山多,大家對此自然有自己的理解,但我覺得能有這樣的震撼還是不容易的。
然而,竭盡全力並不“真”,我們還得更進壹步。怎樣才能進步?小和尚和我們壹樣困惑,向凈岑法師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怎樣才能進步?”禪師靜岑答:“朗州山,利州水。”小和尚還是不明白:“弟子不會。”凈岑大師進壹步解釋說:“四海五湖是汪華麗。”
我理解靜岑禪師說的,就是從聖到凡間,從空到有,尋找人生開悟的價值。山河海湖,十方世界,都是“真”的意思,都是煩惱即菩提的世界。東山有個好價錢,只是註腳:“都想出門坐炭。”更進壹步就是坐在木炭裏。這就像頓悟後的人生禪修。靜岑禪師的老師南全溥願意說,他死後願意在山下的農家做壹個水牛。這又把我變成了萬物,可能就是“全身”的意思吧。在這種狀態下,我覺得真的是無拘無束,不可或缺。
於是我想到陸遊的詩“我如何能化身千億?壹樹梅花香自開”。不知道裏面有沒有竹竿。
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根桿子就是用來爬的。爬上壹百英尺高的桿子並不容易。再進壹步,我想,大概就是為了滑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