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字可以組很多成語,如:佛眼相看、佛口蛇心、佛是金妝,人是衣妝、佛頭加穢、佛頭著糞、呵佛罵祖、揀佛燒香、送佛送到西天、無佛處稱尊、壹佛出世,二佛涅槃、綸音佛語、泥多佛大、不看僧面看佛面、長齋禮佛、長齋繡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急來報佛腳、見性成佛、借花獻佛、立地成佛、臨時抱佛腳、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萬家生佛……
壹、“佛”字的基本信息
二、“佛”字的釋義
(壹)fú
1.〔仿~〕見“仿”。
仿佛:⑴副詞,似乎;好像。例:他幹起活來仿佛不知道什麽是疲倦。⑵動詞,像;類似。
2.古同“拂”,違背,違反
佛戾:動詞,違反違背。
3.《佛光大辭典》:佛為仙人中之最尊者,又稱大仙,或金仙。
4.見不明也
王夫之《說文廣義》:佛,見不明也,讀與“拂”同,義亦相通。見不明,則必相違戾。禮記“獻鳥者佛其首”,謂拂戾之也。或讀如“弼”,大抵與“拂”互用。浮屠氏譯為“覺也”,為其師之尊稱,則見性不明而拂人之理,已自暴之矣。湯義仍謂壹部語錄止壹翻字法門,蓋見及此。
(二)bì
1.見"佛肸"﹑"佛貍"。
2.通"弼"。輔助。《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鄭玄箋:"佛,輔也。"陸德明釋文:"鄭音弼。"馬瑞辰通釋:"古'弼'字其音均與'佛'近,故'弼'可借作'佛'也。"壹說,佛訓為"大"。《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毛傳:"佛,大也。"參閱清錢大昕《潛研堂集.答問》。
3.《論語》:“佛肸召見孔子欲往”,應讀bì;
(三)fó
浮屠在中國的簡稱,指的是印度佛教的創始人。
佛像
佛號或佛經
南無阿彌陀佛
(四)bó
盛怒
《莊子》:“我佛然而怒”、《荀子》:“佛然平世之俗起焉”,佛,應讀bó,盛怒。
三、佛教簡介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壹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壹。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壹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