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文人棄文就武。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南朝範曄《後漢書·班超傳》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誌,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王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
久之,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
白話譯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他為人很有誌向,不拘小節,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從事辛勤勞苦的粗活,壹點不感到難為情。班超很有口才,廣泛閱覽了許多書籍。
漢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擔任校書郎,他便和母親壹起隨從哥哥來到洛陽。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書來謀生糊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經停止工作,將筆扔置壹旁嘆息道:“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麽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以封侯晉爵,怎麽能夠老是幹這筆墨營生呢?”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誌士仁人的襟懷呢?”
過了好久,明帝有壹次問起班固:“妳弟弟現在在哪裏?”班固回答說:“在幫官府抄書,以此所得來供養老母。”於是明帝任命班超為蘭臺令史,後來因犯了過失而被免官。
擴展資料
班超棄筆從戎之後的成就:
班超征發了於闐等國的軍隊二萬五千人,再次攻打莎車,但龜茲王派左將軍糾合了溫宿、姑墨、尉頭等國五萬軍隊去援救莎車王。
班超就召集了將校和於闐王商議道:“眼下我們寡不敵眾,唯壹的辦法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於闐軍從這裏向東而去,我軍就從這裏向西運動,可以等到昏黑鼓響後分頭出發。”並暗中放松對俘虜的看管。龜茲王打探到漢軍動向十分高興,親自率領壹萬騎兵趕到西邊去攔截班超,另叫溫宿王帶領八千騎兵趕到東邊去狙擊於闐軍。
班超得悉兩支敵軍已經分兵而出,便秘密地把各部兵力召集攏來,在雞叫時分飛馳奔襲莎車軍營,莎車軍壹片驚亂,四方奔逃,班超追擊殲敵五千多人,繳獲了大量的牲畜財物,莎車王於是只有投降。龜茲等國只好各自撤退。班超從此威震西域。
百度百科-班超傳
百度百科-棄筆從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