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不周”不是成語,含“供養”的成語只有2個:
1、煙雲供養
yān yún gōng yǎng
解釋指山水怡悅性情
出處明·陳繼儒《妮古錄》第三卷:“黃大癡九十而貌如童顏,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無疾而逝,蓋畫中煙雲供養也。”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2、香花供養
xiāng huā gòng yǎng
解釋供養:奉養。原為佛家語。指用香和花供養,是佛教的壹種禮敬儀式。後比喻虔誠的敬禮。
出處《金剛經》:“以諸花香,以散其處。”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賓語;指用香和花供養
例句倘得再生,香花供養有日耳。(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鍾生》)
2. 含有落四字成語有哪些含有落四字成語有落地生根、落花流水、七零八落、錯落有致、落荒而逃、不落窠臼、水落石出、不甘落後、落落大方、光明磊落、落英繽紛、大起大落、沈魚落雁、落井下石、幹凈利落、下落不明、壹落千丈、安家落戶。
1、落地生根(luò dì shēng gēn)是壹句成語,比喻長期安家落戶或切切實實、壹心壹意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
《人民日報》1969.12.18:“他們紛紛表示,要在農村落地生根,幹壹輩子革命。”
2、落花流水(luò huā liú shuǐ )是壹個漢語成語,釋義:原來是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後常用來比喻被打得大敗,也指殘亂而零落的樣子。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過去像流失的江水雕落的紅花跟春天壹起回去,今昔對比,壹是天上壹是人間。
3、七零八落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qī líng bā luò,是指零零散散不集中,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茅盾《過封鎖線》:“客人們最怕壹隊人走得七零八落,前後不能照顧。”
4、水落石出,漢語成語。拼音:shuǐ luò shí chū。釋義:水落石出,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原指壹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於真相大白。
《老殘遊記》第十八回:“因為妳家這十三條命是個大大的疑案,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5、落井下石是壹個成語,讀音是luò jǐng xià shí ,意思是指看見人要掉進陷阱裏,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為什麽要在別人危急的時刻,落井下石。”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沒有“落()余()”的成語,常見的“落日余暉”不是成語,“落”開頭的成語如下:
落地生根 比喻長期安家落戶或切切實實、壹心壹意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
落雁沈魚 雁見了飛落地面,魚見了潛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落葉知秋 看到地上的黃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通過某壹跡象便可預測形勢的發展變化
落魄不羈 落魄:窮困,不得意;羈:束縛。潦倒失意,行為放縱。也指豪邁不受拘束。
落月屋梁 比喻對朋友的懷念。
落拓不羈 形容人性情豪放,行為散漫。
落英繽紛 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情景。
落井下石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裏,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落荒而逃 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落湯螃蟹 湯:熱水。如同落在熱水裏的螃蟹壹般。形容手忙腳亂的狼狽樣子。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比喻這壹方面有情,那壹方面無意(多指男女戀愛)。
落花流水 原形容暮春景色衰敗。後常用來比喻被打得大敗。
落花無言 原來比喻詩的風格典雅。後比喻經受失敗而無怨忿。
落落寡合 形容跟別人合不來。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落落難合 原形容事情很邈遠,很難實現。後也形容為人孤僻,不易合群。
落葉歸根 飄落的枯葉,掉在樹木根部。比喻事物有壹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本鄉。
落井投石 比喻趁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落落穆穆 落落:冷落的樣子;穆穆:淡薄的樣子。形容待人冷淡。
落魄不偶 古代壹種迷信觀念,認為偶數好,奇數不好。落魄:倒黴、潦倒;不偶:運氣不好。
落紙雲煙 筆墨落到紙上如同雲煙壹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落草為寇 〖解釋〗寇:盜賊。舊指逃入山林做強盜。
落荒而走 〖解釋〗指離開戰場,向荒野逃命。形容戰敗逃命。
落阱下石 〖解釋〗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落魄江湖 〖解釋〗落魄:窮困失意。為生活所迫而到處流浪。
落花時節 春末。
4. 供組四字詞供不應求[gōng bù yìng qiú]
供:供給,供應;求:需求,需要。供應不能滿足需求。
供認不諱[gòng rèn bù huì]
供認:受審訊者承認所做的事情。不諱:不忌諱;無所避諱。對所做的事無所避諱全部承認。
疲於供命[pí yú gòng mìng]
猶言疲於奔命。宋 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三:“﹝《嶧山碑》﹞歷代摹為楷式。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紫明供奉[zǐ míng gòng fèng]
對琉璃燈的擬人稱呼。
五處供養[wǔ chǔ gòng yǎng]
對父、母、親教師、軌範師、病人等常作供養。
求過於供 [qiú guò yú gòng]
需求多而供應量少。
惟正之供[wéi zhèng zhī gòng]
《書·無逸》:“文王 不敢盤於遊田,以庶邦惟正之供。”言惟正稅是進。後指正稅。古代法定百姓交納的賦稅。
祖道供張[zǔ dào gòng zhāng]
設置帷帳、酒筵。
十供養贊[shí gòng yǎng zàn]
佛教有十供養之說,即指對佛陀的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十物供養。
香花供養[xiāng huā gòng yǎng]
供養:奉養。原為佛家語。指用香和花供養,是佛教的壹種禮敬儀式。後比喻虔誠的敬禮。
祖道供張[zǔ dào gòng zhāng]
設置帷帳、酒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