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記載,漢武帝年間,使臣蘇武被匈奴扣留,關押在北海苦寒之地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這時有人偷偷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漢使,並給他出主意告訴匈奴:漢獻帝在上林苑射下了壹只大雁,這只大雁的腳上綁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真的沒有死,只是中了圈套。這樣,匈奴單於再也不能謊稱蘇武已死,不得不把他放回漢朝。從此,“紅巖傳奇”的故事成為了壹個永恒的故事。而鴻雁也成為了信使的美譽。
成語出處:
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包圍時,用信鴿送信,引來援軍脫險。張騫、班超出使西域,鴿子也被用來給皇室傳遞消息。清乾隆年間,每年5、6月份在中國廣東佛山舉行放鴿子晚會,每年有數千只鴿子參加,距離約400裏。當時上海、北京等地也有類似的賽鴿活動。最早的用信鴿向國外傳遞消息的文字記錄發現於公元前530年,當時信鴿被用來傳遞奧運會的結果。
鴻雁是書信的代名詞,有時也叫郵差。為什麽“鴻雁”被稱為信件和郵差?追根溯源,漢朝時,蘇武被發配匈奴,可汗被流放北海放羊。10年後,漢朝接近匈奴,可汗還是不肯讓蘇武回漢。和蘇武壹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偷偷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中國大使,設計讓中國大使告訴可汗,漢朝皇帝打獵的時候打死了壹只大雁,鵝的腳上綁著壹封信,告訴他蘇武在壹個沼澤裏放羊。單於聽後,只讓蘇武回漢去。後來,人們用鴻雁比喻信件和送信的人。
這就是“鴻雁傳書”的傳說。
擴展數據: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是漢語成語,拼音為hóng yàn chuán shū。紅巖是壹種大型候鳥,每年秋天南移,常常引起思鄉之情和漂泊之悲。鴻雁傳書指的是交際。還有鴻雁所指的書信。
紅巖(學名:鵝(Anser cygnoides):是壹種大型水禽,體長約90厘米,體重2.8-5公斤。口部為黑色,體色為淺灰褐色,頭頂至後頸為深褐色,前頸近白色。遠處看,似乎頭頂和後脖子是黑色的,前脖子近乎白色。黑白分明,對比強烈。
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平原草原的湖泊、池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地區。以各種草本植物的葉和芽為食,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植物性食物,也吃少量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性是群居的,經常成群活動,尤其是在遷徙季節,往往會整合幾十個、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大群體。
分布於中國、西伯利亞南部、中亞,從鄂畢河、托博爾河向東,壹直到鄂霍次克、堪察加半島、庫頁島沿岸;在朝鮮半島和日本越冬。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紅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