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顧茅廬,才高八鬥,入木三分,約法三章,負荊請罪,指鹿為馬,鞠躬盡瘁,鑿壁偷光+意思

三顧茅廬,才高八鬥,入木三分,約法三章,負荊請罪,指鹿為馬,鞠躬盡瘁,鑿壁偷光+意思

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壹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才高八鬥:“五車”出自《莊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說的是戰國人惠施方術甚多,卻雜亂不純,而且言而不當。所謂“其書五車”是指他的藏書豐富可裝五車。古時的書都是用竹簡(片)制成的,每片上刻有字,串起來就成了書。當時的五車書雖與現在的五車書不可等量齊觀,但擁有五車藏書也可謂“飽學之士”了。

“八鬥”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後來人們便把“才高八鬥”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即曹植)八鬥才。”詩中就借用了“才高八鬥”這個典故。

入木三分:解 釋 :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

出 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約法三章:成語.約法三章.的典故: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成語.約法三章.的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漢書·刑法誌》:“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

負荊請罪: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背著荊 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指鹿為馬: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解釋:指著鹿,故意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 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鞠躬盡瘁:解 釋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瘁:勞累。盡瘁:竭盡心力。指小心、恭敬、謹慎,竭盡心力去效勞。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鑿壁偷光: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學)。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鄰舍的燭光讀書。而現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