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人浮於事rénfúyúshì 釋義 浮:超過。原指人的才德高過所得俸祿的等級。後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主人公 近義詞 十羊九牧、投閑置散 反義詞 人盡其才、各得其所
西漢時期,戴聖在《禮記》中講述才能與俸祿的關系:俸祿和職位超過自己的能力和貢獻,那就類似貪汙;自己的勇力和貢獻超過了俸祿和職位,就近似於廉潔。因此君子寧肯讓自己浮於俸祿之上,也不願讓俸祿浮於自己能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