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本正經是壹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或表現得像教條壹樣固守某些規矩。
這個成語最初指的是壹部合乎道德規範的經典,後來被引申為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的人或事物。總的來說,無論是“壹本正經”還是“壹本正經八百”,都是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的人或事物。
在口語中,有時人們會把“壹本正經”稍微誇張地表達為“壹本正經八百”,以強調其嚴肅程度。但是,這並不改變其基本的含義。晉·葛洪《抱樸子·百家》:“正經為道義之淵海,子書為增深之川流。”
學成語的意義和價值
成語展現了漢語表達巨大而豐富內涵的能力和語義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壹段歷史、壹個故事、壹個典故、道理、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每壹個成語幾乎都有它的來歷。各朝各代的文化和歷史保存在成語之中,這使成語具有各朝各代鮮明的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其來源廣泛,或為傳世經典、或為巨著名作、或為歷史故事、或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其字裏有話,話外有音,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中華文化中最為耀眼的壹顆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漢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