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上加親的意思是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包含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緣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不包括家庭成員及父系親屬,壹般也稱旁系血親,包含母系和父系。
旁系血親:
1、母系
從母/姨母/姏母/茙母/荻母/再從母:母之姊妹/從母姊妹。按排行稱幾媽/幾娘/幾姥。
姨父/姏父/茙父/荻父:母之姊妹壻。按排行稱幾爸/幾爹/幾爺。
舅母:母之兄弟婦。也稱舅媽/舅娘/舅姥。
舅父/從母舅父:母之兄弟/從母兄弟。口稱舅爸/舅爹/舅爺。
2、父系
姑母/從母姑母:父之姊妹/從母姊妹。口稱姑媽/姑娘/姑姥。
姑父:父之姊妹壻。口稱姑爸/姑爹/姑爺。
伯母/仲母/叔母/季母:父之兄弟婦。按排行叫幾媽/幾娘/幾姥。
從父/伯父/仲父/叔父/季父/從母伯父/從母叔父:父親的兄弟/從母兄弟。按排行叫幾爸/幾爹/幾爺。
外親的概述:
外親為女系血親相聯系的親屬,包括與母親有關的親屬和與出嫁女兒相聯系的親屬等。與母親有關的親戚,例如外祖父母、舅、姨及表兄弟姐妹等。與出嫁女兒相聯系的親戚,例如女婿、外孫子女和姑父及其子女、親家等。
其中,借著父親的姐妹或母親的兄弟姐妹而連結的親屬稱為“表親”,而前者父方表親又稱為“姑表親”,後者母方的表親又稱為“姨表親”。
中國傳統的外親概念範圍很窄。例如母族僅算及上下兩代,即上溯至母之父母(外祖父母),旁及母之兄弟姐妹(舅、姨),下至母之兄弟姐妹之子(表兄弟姐妹)。但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外親概念的範圍也有所擴大,例如母親的表親也稱為表親(表舅、表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