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訪問本頁,本頁的主要內容為解釋成語任人唯親的出處和來源,以及回答任人唯親的意思是什麽,其中包含英語翻譯和造句,同時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鏈接地址,為您全方位的詮釋任人唯親成語。如果本頁找不到內容,在頁尾點擊回百度搜索。
[成語解釋] 任:任用。唯:只。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樣;只用和自己關系親近的。
[成語出處] 徐鑄成《風雨故人》:“人事上;也有些任人唯親的舊傳統。”
[正音] 唯;不能讀作“wēi”。
[辨形] 唯;不能寫作“惟”。
[近義] 順之者昌
[反義] 任人唯賢 舉賢任能
[用法] 用作貶義。壹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結構] 兼語式。
[例句]
①我們堅決反對~的幹部路線。
②我們主張任人唯賢;反對~。
[英譯] give out post on grounds of personal ability
百科解釋如下:
任人唯親 ( rèn rén wéi qīn )
解 釋 任:任用;唯:只;親:關系密切。指用人不問人的德才,只選與自己關系親密的人。
出 處 毛澤東《中國***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幹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
用 法 兼語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徐鑄成《風雨故人》:“人事上,也有些~的舊傳統。”
近義詞 順之者昌
反義詞 任人唯賢、舉賢任能、知人善任
作為管理者,對人才的使用至關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說,領導之術,就是用人之術。對於人才的任用,自古以來有兩條截然不同的標準:“用人唯賢”和“用人唯親”。“用人唯賢”聽起來是正道,“任人唯親”則多受到非議。但是,從現在企業管理制度的觀點看,二者都有局限性。
且不說“用人唯親”,如果以“賢”作為人才的評價標準,那麽“賢”的標準又是什麽?壹個人賢與不賢誰說了算?傳統的人才鑒定雖然也力求客觀,但常常是憑感覺、憑印象、憑經驗,甚至憑“相術”,歸根結底,就是“憑運氣”,運氣好,抓住壹個;運氣差,自認倒黴。顯然,這種方法是靠不住的。
阿裏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後,馬雲任用謝文擔任CEO。謝文,198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隨後赴美留學,從事投資咨詢工作;1996年回國,出任中公網的CEO,成功地收購了聯眾遊戲;2003年擔任和訊網CEO。
但是,謝文曾經輝煌的經歷沒有讓他成為阿裏巴巴的卓越領導人,相反,就職短短壹個多月,就閃電般地下課了。而有消息說,當馬雲宣布謝文離職時,臺下鼓掌相慶。
謝文的下課宣告了馬雲用人上的失敗。那麽,他的失誤到底在哪裏?顯然,馬雲在用人上過分地看重了人才的技術能力。從簡歷來看,謝文所表現出的能力確實很高,這壹點毋庸置疑,但這不是衡量壹個管理者是否稱職的全部依據。從他下課時員工的表現來看,他的人際關系顯然存在問題。或許就是過度的自信和頤指氣使,使他在阿裏巴巴的工作沒有有效地展開。
謝文被圈內人士壹致公認為是“個性比較強”的人,他先後從中公網與和訊網辭職,人際關系緊張都是重要的原因。具有這種個性的人,當他空降到壹個公司領導壹支智慧型團隊時,按自己的個性開展工作,必然困難重重。
在這個案例中,馬雲並沒有“用人唯親”,而是“用人唯賢”結果還是失敗。可見,用才之道,不在二者之中,而在二者之外;不唯舉賢任能,還要德才並重;不唯知其所長,還要避其所短。“用人唯親”、“用人唯親”不如“用人唯能”,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光緒初年,李鴻章奉命創建北洋水師,從國外購置了多艘戰艦,日日操習。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由於未受過正軌的海軍訓練,壹時無法讓艦隊形成實際的戰鬥力。
面對海軍人才匱乏的現狀,李鴻章不得不借才異域,聘請時為英國海軍軍官的瑯威理為北洋水師總教習,逐漸將北洋水師訓練成為壹支威震四方的“虎狼之師”。醇親王奕環閱軍時看到水師訓練卓有成效,授予瑯威理“提督”榮譽名銜。為了發號施令的需要,瑯威理就常常以“副提督”自居。但卻有人說瑯威理是“飛揚跋扈,壹心攬權”。
1890年初,水師提督丁汝昌赴法國辦事。時為總兵的劉步蟾提出從旗艦“定遠”號上降下提督旗,升上自己的總兵旗。瑯威理覺得這樣做法不妥,與劉步蟾發生激烈爭吵。事情傳到李鴻章那裏,李鴻章考慮到瑯威理畢竟是外國人,擔心他擁兵自重;而劉步蟾是本國將領,且為自己的親信,就在信中回復“以劉為是”,等於直接應允了劉步蟾的請求。
李鴻章的意見挫傷了瑯威理的自尊心。當年8月,艦隊返回威海衛後,瑯威理辭職離去。此後,北洋海軍軍紀日漸松弛。許多官兵在靠岸後起屋納妾、賭博、嫖妓,再也無心治軍,以致戰艦上鐵銹堆積,許多武器都無法使用。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這時又想到了瑯威理,數次發函邀請瑯威理回華幫助北洋水師抵禦日軍,被瑯威理斷然拒絕。最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從此案例可以看出李鴻章在用人上的開明與守舊。開明的是聘請外援,引入先進的治軍方法;守舊的是對外援的不信和對親信的偏信。在電視劇《走向***和》中有壹集李鴻章講出了他的用人觀點,他說:“人家都說我李鴻章重用親信,我倒要問問,我不用親信用誰,難道要我用壹個我連認都不認識的人?對壹個我不了解的人,我怎麽知道他能不能擔當重任?我怎麽對得起皇上的重托和江山社稷?”話說得慷慨激昂,可實際上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用人偏見。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親近的人總是容易獲得信賴的。創業之初,骨幹分子往往都是老板親近的人。“親信”中不是沒有能人,但“親信”不可能都是能人,能人也不可能都是“親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應該建立在壹個客觀、標準、可行的評價體系上,聽其言,觀其行,不能有任何偏見,否則受損失的只能是自己。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62422.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點擊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