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可方物的正確解釋

不可方物的正確解釋

不可方物的正確解釋:不能識別,無法分辨,也指無可比擬。

不可方物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kě fāng wù。意思是不能識別,無法分辨,也指無可比擬。出自《國語·楚語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探源:事實上“不可方物”這個成語在我們民族語言中有悠久的歷史。

最初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國語·楚語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韋昭註:“方,別也。物,名也。”“方物”指分辨事物的名實或名分。據說歷史上有壹個時期,人和神住在壹起,無法分別誰是人誰是神。

有兩個義項,其壹是土產;義項二為辯別名分。但並未收入“不可方物”。後來這個成語引申為(美好的)程度不可用天下萬物來比方。《清史·文苑傳》中有對袁枚的評價“所為詩文,天才橫逸,不可方物”。這個新義在語言學上也是有理據的。

因為“方”在古漢語中可表示“比”(比方、比擬、比較等)的意思,《明史·海瑞傳》中有嘉靖皇帝說的壹句話:“此人可方比幹,第朕非紂耳。”“可方比幹”就是可以與比幹相比擬。“物”可表示除自己以外的物和人,有時側重指他人。

引申:

今天,凡壹切美好事物覺得無與倫比,對作者或民眾有強烈的沖擊力,均可用“不可方物”來形容,而最多的則是用來寫美人。方物:識別。不可方物義為:不能識別,無法分辨。也指無可比擬。

“不可方物”是用來贊美人或事物的,多用來描繪女性人物的美麗,也可以用來贊美景物或別的事物,與“美麗絕倫”“傾國傾城”等詞語義近。感情色彩都是偏褒義,流露出壹種驚嘆的語氣。有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