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75cm。現在的壹寸約等於3.3厘米,壹尺就是33厘米左右,那麽7尺就是231厘米,這個答案我們現在人看了會大吃壹驚,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古代的壹尺相當與現在的7、8寸的樣子,這樣壹來就清楚了,7尺就是現在的165-175左右。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壹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之後尺大致都要加長壹點,到戰國時壹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壹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壹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
又《陳情表》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壹尺相當於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麽,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壹點,也就是1.1米左右。
擴展資料:
七尺古代指二十歲或身軀。
1、指二十歲。《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賈公彥 疏:“七尺謂年二十知者,案《韓詩外傳》‘二十行役’,與此國中七尺同,則知七尺謂年二十。”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 南朝 梁 沈約 《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頎 《古意》詩:“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清·田蘭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孫)》:“七尺桐棺停嘯史,壹杯黃土瘞昂之。” 清 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壹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