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對泣(niú yī duì qì)意思是睡在牛衣裏,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同過著窮困的生活。出自《漢書·王章傳》。
出自《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譯文:最初,王章作為太學生在長安求學,獨自與他的妻子居住。壹次,王章生大病,因為窮困,沒有被子,只能躺在麻草編織的本是給牛取暖的護被中;因病重絕望,跟妻子訣別,壹把鼻涕壹把淚的哭訴。
成語故事
牛衣對泣,是壹個成語,典出《漢書·王章傳》,說的是西漢時的王章家裏非常貧窮,年輕時在京城長安求學,與妻子住在壹起,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有壹次,他生病,沒有被子,只好蓋用亂麻和草編織的像蓑衣壹類的東西。這是當時給牛禦寒用的,人們稱它為“牛衣”。王章蜷縮在牛衣裏,冷得渾身發抖。
王章以為自己快死了,哭泣著對妻子說:“我的病很重,連蓋的被子都沒有。看來我就要死去,我們就此訣別吧!”妻子聽了怒氣沖沖地斥責他說:“仲卿!妳倒是說說,京師朝廷中的那班貴人,他們的學問誰及得上妳?妳貧病交迫,不自己發奮,振作精神,卻反而哭泣,多沒出息呀!”王章聽了這席話,不禁暗自慚愧。病愈後,他發奮讀書,終於成了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