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鳴驚人,齊威王和楚莊王都有成語典故。
戰國韓非《韓非子·喻老》:楚莊王沈湎酒色,三年不理朝政,國內權臣當道。期間楚莊王還下令但凡勸諫者死,楚國大夫伍舉就趁機覲見了楚莊王,說楚國出了壹只奇怪的鳥,這只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
楚莊王自然知道伍舉所指,於是說:“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隨後不久楚莊王展露心誌,逐漸收復王權,鏟滅權臣、問鼎中原,致使楚國春秋稱霸。
漢代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戰國時齊威王荒淫無度,不理朝政,諸侯都來侵伐,局勢混亂,國家危旦夕,無人敢向他規勸。淳於髡得知他愛猜謎語,就想用謎語的方式勸說他。
對他說:“國內有壹只大鳥,呆在王宮裏,三年不飛不鳴,大王知道是什麽嗎?”齊威王說:“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以後齊威王就認真治理國家,整頓兵馬,諸候嚇得把侵占的土地,還給了齊國。
擴展資料:
壹鳴驚人,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míng jīng rén。
聲母:y、m、j、r;
韻母:i、ing、ing、en;
聲調:壹聲、二聲、壹聲、二聲。
意思是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自 《韓非子·喻老》,後《史記·滑稽列傳》中也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