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如何續寫杜十娘的怒寶箱

如何續寫杜十娘的怒寶箱

《杜十娘怒胸》(以下簡稱《杜十娘》)是明代馮夢龍(1574-1646)的“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占據了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的高峰。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部小說被編入了《高中語文新教材(試行修訂)》第四冊中國古代小說單元。據考證,杜十娘是馮夢龍根據宋(1565-1616)的《負心農人傳》改編的。①明朝時的“戲仿”。故事講述了明朝都城名妓杜十娘為了救贖自己,追求真愛,將生命托付給了昔日的學生李佳。但是李佳生性懦弱自私。雖然他真的很愛杜十娘,但他屈服於社會和家庭倫理。再加上孫富的唆使,最終背叛了杜十娘,導致了杜十娘投河自盡的悲劇。這個故事多次被改編成歌劇和電影,還被翻譯成外文,流傳到日本、歐洲等地,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究其原因,除了杜十娘這壹感人的形象外,小說中多功能多義的“百寶箱”的形象塑造也是重要原因之壹。作者對這壹形象的處理可謂別出心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首先,“百寶箱”是連接故事的線索。在小說中,“百寶箱”出現了四次,構成了故事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壹次:當李向身邊的夫人借錢贖回杜十娘的三百兩銀子,但沒有著落時,杜十娘拿出壹百五十二塊“私房錢”(向他姐姐借的,但實際上是從“百寶箱”裏拿出來的)要“放手”(此外還有二十二塊作為“銀行資本額”),最後打動了劉宇春向他們借。這是劇情發展的第壹階段。

第二次:杜十娘、李甲辭別劉宇春等姐妹,準備上路時,謝“命人取壹件金信箋到前,封鎖甚固。我不知道裏面是什麽。十娘沒有拆開,也沒有拒絕,只是殷勤地謝了他。”這個“黃金文具”就是壹個“百寶箱”。有了這個“百寶箱”,夫妻倆就不用擔心在五嶽之間的山川漂流的費用了。這是劇情發展的第二階段。

第三次:李家二十兩銀子用完後,因銀行資金不足而“只是郁悶”。杜十娘從箱子裏取出鑰匙,取出五十兩銀子作為銀行資金。這壹次,雖然當面打開了“百寶箱”,但李佳卻“羞於啟齒,不敢窺視箱中真假”,讓“百寶箱”再次陷入迷霧。這是劇情發展的第三階段。

第四次:李甲受孫福唆使背叛杜十娘時,杜十娘悲憤交加,拿鑰匙開鎖,將箱中寶物壹件件丟入江中。最後,她自己“抱著寶盒,跳進了河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壹次,李甲、孫福和旁觀者都能壹覽無余,讓李甲“又羞又苦,又悔又泣”,但悔之晚矣。這是劇情發展的第四個階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在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作為故事線索的“寶箱”就像壹根遊絲。就像蜻蜓,如果妳若即若離;就像壹條遊龍,忽明忽暗。“百寶箱”這壹意象在小說中出現了四次,對情節的發展起到了暗示和推動作用。讀者前三次都不知道箱子裏是什麽(第壹次是暗示),直到第四次才開始重視。這是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其次,“百寶箱”是記敘文編輯的妙筆。小說中“百寶箱”先關後開,延長了故事的秘密,給讀者設置了懸念,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具體來說,有兩點:

1。控制敘事距離,形成敘事節奏。“百寶箱”的四次出現,是緊接著前壹次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準備,是舊緊張解除時新緊張的到來。就像長江後浪推前浪,壹波未平,壹波又起,讓故事充滿跌宕起伏和曲折。

2。調整敘事視角,營造敘事張力。在中國傳統小說中,敘事故事多采用全知視角,要把事件的來龍去脈、線索的來龍去脈、人物的人生行動向讀者交代清楚,否則有敘事不全之嫌。然而,杜十娘卻不同。它用了壹個有限的視角,讓讀者壹開始不知道寶箱是什麽,不知道杜十娘每日秘密堆積寶箱的具體情況和心態。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賣,打開箱子拿走財寶,扔到河裏,她才知道自己還有壹個寶箱。這樣讀者就會想:杜十娘為什麽要積攢寶箱,又不肯把寶箱的秘密告訴李甲,又為什麽在關鍵時候不讓寶箱發揮作用?而讀者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和回答都是徒勞的,體現了作者的良苦用心,這也是讀者理解小說內涵的關鍵。

第三,“百寶箱”是杜十娘悲劇意蘊的象征。杜十娘悲劇的成因是什麽,杜十娘悲劇的社會歷史意義是什麽?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解讀,但總是不盡如人意。比如,有人認為李甲是殺害杜十娘的直接兇手,是他的“負面情緒”把杜十娘推下了河;有人認為孫富是杜十娘悲劇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孫富的鼓動,或許李家不會拋棄杜十娘。也有人認為,把杜十娘的悲劇歸結於李甲的消極情感和孫富的唆使,是簡單化和膚淺的,杜十娘悲劇的原因應該是封建禮教。小說正是通過杜十娘的悲劇,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筆者認為第壹、第二種觀點過於膚淺,第三種觀點看似深刻,但也是公式化、概念化的,未能做到最好。如果從“百寶箱”這個形象入手來解讀杜十娘形象的悲劇意蘊,或許是壹種新的方式。

1.“百寶箱”是金錢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中國明代是商品經濟興起和繁榮的時期,專門用於商品生產和交換的手工業作坊已經初具規模。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金錢和利益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傳統價值觀受到嚴重挑戰。根深蒂固的封建家庭終於在金錢和利益面前開始動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從宗法倫理變成了利益驅動。這種背景在小說《杜十娘》中有解釋:“古人雲,'相得益彰者必竭'”,“常言道,'談錢則失”,“今世有'顧急'二字”。在這個社會關系中,妳和李佳、李佳有三個親人,四個朋友。這也是杜十娘積攢“百寶箱”的原因。她幻想用“百寶箱”來換取李佳的愛。

2.“百寶箱”是杜十娘價值和希望的象征。小說中的杜十娘是壹個聰明、美麗、熱情的女人,但由於“命運的不幸”,她最終陷入了“塵封的陷阱”,遭受身體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虐待,過著人間地獄般的生活。她渴望擺脫這種非人的境遇,成為壹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所以她有“久已的向善之誌”。但是,壹個女人,尤其是壹個社會底層的妓女,想要改變命運,並不容易。更何況杜十娘追求的不是壹時的風流韻事,而是普通的婚姻,她要追求的是壹種人間真情。於是,杜十娘苦心積攢“百寶箱”,希望用“百寶箱”證明自己的價值,用“百寶箱”換取真愛。在選擇李甲托付終身的時候,杜十娘拒絕告訴李甲“百寶箱”的秘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壹個貪婪的社會裏,滿身銅臭味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沒有真情的!她的希望註定要破滅,她的悲劇註定要發生。

3.“百寶箱”是社會與人性激烈沖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劇的真正原因。杜十娘生活的環境是壹個封建禮教占主導地位,利益交織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沒有生長真情實感的土壤;在這樣的社會裏,真情就像嫩芽,沒有滋養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是那麽的端莊,她相信人性的力量。她甚至誤以為錢能買到真情。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來就算李甲不領情,杜十娘也沒必要投水自盡。她年輕、美麗、富有,她可以找到另壹個愛人。即使她獨自壹人,她也能活下來。但杜十娘對吃人的封建禮教和自私的人際關系徹底失望了。壹個曾經對自己心存感激的人,壹個自己真心愛過的人,不惜以“壹千兩”和個人私利為代價背叛自己,也要有壹張光明的臉和壹顆清澈的心。世界上還有什麽地方可以容納這樣壹個弱女子和她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什麽藥可以治愈她破碎的心,治愈她靈魂的創傷?杜十娘,她只能用罵來表達自己的極大憤慨,只能用死來反抗這個黑暗的社會,拯救自己的尊嚴和清白!。杜十娘沈入江中的不是“百寶箱”,而是人性、道德、良知、人心。因為當時的社會容不下這些東西,杜十娘始終沒有逃脫倫理道德的陷阱,成為金錢和利益的犧牲品。杜十娘錯的不是李甲,而是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毒害和破壞,是金錢利益對人的真情的踐踏和竊取。而李甲這壹代孫富,恰恰成了間接兇手!

悲情杜十娘,壹曲社會與人性的悲歌。

《三言二拍》是壹本非常有趣的書。寫壹個不願意被賣的妓女選擇投河自盡的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妓女抱著壹個價值連城的百寶箱投河自盡,賣她的男人也忍不住丟錢丟色。這個故事叫《杜十娘怒寶箱》。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看過,印象很深。這讓我覺得男人很可怕。他可以賣掉曾經深愛過的女人(因為他火熱的表白花了很多錢,男人願意為此買單是很自然的)。那麽,他當時心裏有恐懼和愧疚嗎?答案是“沒有”。另壹部唐傳奇《李娃傳》,結局正好相反,講述的是妓女李娃騙走了鄭元和所有的錢,跑了。鄭公子慘淪落到唱著喪歌,最後躺在雪地裏。李娃在他落難的時候很同情他(李雅賢小姐,16歲,還算有良心,沒有世故的意外,所以我猜她是失態了。這裏可以看到,通常的“母狗無情”的範式被打破了,母狗還是有情有義的。真正沒心沒肺的,應該是壹個嫖娼之後,覺得自己不值得去努力懺悔,去走“正道”的男人。

美貌和金錢是男人的最愛,卻因為失望而不得不壹起毀滅。他們在壹起的秋天有壹種消極和悲傷的氣氛。

我感興趣的是,這背後,顯然有壹種價值判斷。妓女是壹種生物,但在人格上,她並不卑微。她很聰明,也很自覺的選擇了自己的道路,靠著門的生活相當恐怖。在張岱的《陶安之夢》中,她寫道,年老色衰的“歪妓”(壹般妓女),不過是幾個字:“五百多到六百多。”她的對象李佳溫柔敦厚,他仰慕壹代名妓只是表面現象。結果,壹夜的歡愉是昂貴的,很多男人“得不到回報”,這讓他們極大地滿足了獨占鮮花的心態。不幸的是,由於揮霍無度,他也走上了下坡路。(如果妓女像李娃壹樣聰明,騙了鄭遠和的兒子馬上跑了,至少他身上有錢,所以不會。她並沒有試圖鼓勵這個年輕的女人揚名立萬,順便命令妻子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她比較單純,這種單純的人生理想不幸與傳統價值觀沖突。

文人嫖娼不是罪過,因為妓女,尤其是名妓(藝妓),在唐代至明末的傳奇故事中,在紅拂女、劉、李等詩人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離不開文學、雅俗、國運、氣節等話題。他們還充當道德勸導者,要求文人走正統之路:要麽求名,要麽取名。壹般她們都會死得好,因為她們的好死有賴於男人的價值認同,“取之為貴”。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鄭元和是在玩弄自己的掌股,導致自己變成了壹個唱喪歌的乞丐。最後,李雅賢小姐躺在雪地裏。壹旦她的良心發現,鄭先生就像壹只潛力股,可以投資換來相應的社會價值,她就立刻資助他求名。慧眼識珠的妓女李小姐居然發了言,說創始夫人是當當,前面的無情無情壹筆勾銷。

但如果擺脫了這條與正統相悖,只強調愛情的道路,就像恩格斯先生說的“平等互愛是原則”,那麽她的結局就會走向悲劇,這是傳統價值觀所不能接受的,就像《三言二拍》裏的小說,才子王顯龍為妓女玉堂春傷心,有朋友勸道:“要知道名聲比婊子更重要”,盡管壹個婊子仕途成名是萬萬不能耽誤的。潑婦的出現,不過是為了營造壹個文人癡迷煙火的絕境,為後來的成名努力做個對比。名聲壹旦到手,就是迷失的象征。但是,如果潑婦能像良家婦女壹樣勸導書生求正道,那麽潑婦的人格就會得到提升。相反,如果她只要求壹份愛,她只會被拋棄或者死去。這位學者對它的態度是“放棄是廉價的”,這並不是基於它的道德價值。

杜十娘的卑微地位,不是出身名門的李甲家所能容忍的。李佳在把錢都花光的時候很膽小(不管是怕父親的命還是怕這個世界),最後以1200元把她賣給了壹個鹽商。如果從這次交易的最終結局來看,李佳肯定是做了虧本交易,杜十娘為賣淫付出了1200多元。她只能哀嘆:“我腹中有玉,卻恨郎瞎如珠。”她無法接受自己的命運,只好投河自盡。兇神惡煞的杜十娘,不僅會毀掉自己的身體,還有意識裏理想化的愛情,都是她自己能搞定的。正如瓦爾特·本雅明所說,“我們來討論精神上的性化,也就是妓女的道德。她用性體現文化,性是最暴力的個人主義。”除了精神上的性,她還想毀掉自己這輩子賺的錢。“百寶箱”裏的寶物,代表著她通過實物交易換來的巨大價值。有了這個價值,她就可以選擇自己的對象,在某種程度上尋求新的生活。金錢其實在壹定程度上鼓勵了女性的獨立意識。如果她只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嫁給壹個沒有任何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的“情人”身上,她的處境會更糟糕。這個價值連城的“百寶箱”實際上代表了壹種與文人階層相對立的新的道德觀念——代表了市民階層經濟獨立的價值觀的上升,而這是所謂的高階層所沒有考慮到的。也許李佳知道杜十娘有錢,所以不會輕易轉手。錢會在壹定程度上擴大感情的衍生空間。

但是,師娘最後還是透露了這個道理,還是在她心裏,她過去的經歷告訴她,對男人的信任是極其有限的,這個限度需要經過壹定的時間和相關的條件去考察。但她的調查證明,她所委托的是不人道的。這很可惜,深深的絕望最終導致了她的死亡。

這種新的道德觀念給李佳的心裏蒙上了壹層陰影。他失去了美貌和金錢,這讓他很沮喪。

文末的雙重毀滅令人震驚,但也隱含著壹種蒼涼的味道。所有的古典愛情故事(少數作品除外)都與傳統的男性中心價值觀密切相關。壹旦脫離了這個隱喻前提,它們就無法獨立存在。

前人把杜十娘的悲劇歸結於孫富和李嘉的個人品質,深入到社會本質。我們可以看到,金錢和權力對人性的腐蝕,傳統觀念對女性尊嚴的忽視和戲弄,是這部劇中杜十娘悲劇的原因。

杜十娘壹怒之下沈下了胸膛,然後自己跳進了船裏。西方人想問,她為什麽這麽做?在西方人看來,杜十娘是為李家的背叛而死的,但她為什麽要沈寶呢?所以我不明白。其實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學作品並沒有真正刻畫中國女性的復仇心理,所以西方人不理解。

中國女性自古以來就有壹種獨特的復仇情結,即她們死後,以對待敵人的罪行——最好是死罪——用輿論來壓迫政府,以此來要求敵人復仇。

其實杜十娘在丟失寶箱後當眾自盡,是她選擇復仇的最好方式。她已經看透了李佳是個偽君子,所以她不僅要沈寶讓只認錢的李佳心疼,還要用自己的死來喚起身邊的人,尤其是用輿論來壓迫政府調查李佳,調查他的逼死罪。請看《明朝演義》中的這段話:“岸上聞訊而來的船上人員和路人,無不痛斥李甲的浮躁和孫福的殘忍。趁眾人議論紛紛,杜十娘拿起寶箱,跳進冰冷的水裏,轉眼就不見了。”

中國古代的法律可以說是按成語辦事,所謂“冤屈為先債”,並不太重視直接傷害人死亡的證據。壹百個人看見杜十娘自己跳下船淹死了。而中國的政府卻因為壹百個人看見,就想懲罰李嘉的逼死罪——這個罪在西方可能不存在。西法會認為杜十娘自殺,李佳沒有推她,李佳與杜十娘的死無關。壹百個人都看到了,不正好證明了他的清白嗎?

中國人的思維更多的是發展和辯證的普遍聯系,而中國人更關註和看重輿論環境。杜十娘很清楚,如果要處罰李甲,政府的法律裏有“逼死”條款。怎麽讓政府決定?就是利用中國人民協會的特點和中國人民輿論的力量。中國人的證據思維及其所體現的理性與西方不同。在杜十娘死亡壹案中,與李甲無關的自殺,變成了李甲逼死他的案件。中國古代的法律是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礎上的,這種法律在壹定情況下是可以根治李甲犯罪的。在李佳的罪行被處理之前,李佳的名聲已經變壞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判處有期徒刑10年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但要實現這壹切,杜十娘很清楚,代價是搭上自己的命。她義無反顧地這樣做了,她也是中國無數這樣做的女性的代表。由此可見歷史上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他們要想得到法律的幫助,就必須用生命在同情的輿論中獲得最大的證據力量,獲得判斷的優勢,讓敵人壹舉滅亡。這種報復方式是壹種令人震驚的力量。

從杜十娘罵孫富、李甲、投河自盡可以看出,杜十娘有著自尊、自愛、堅強、守信的品格。而李佳則是壹個懦弱、自私、固執己見、奸詐的富家子弟。這種性格上的差異,預示了杜十娘的悲劇。

就算李甲知道杜十娘的箱子裏裝的是價值百萬的寶玉,而且他父母性情嚴厲,他以後也能衣食無憂。李甲不可能壹輩子忠於師娘,因為李甲是富家子弟,也是紈絝子弟,對杜十娘的感情是真的,但壹旦與他的終身利益和家庭地位發生沖突,就會動搖。他不可能是超越他那個時代的人,不可能脫離他的生活環境。所以李甲不可能壹輩子忠於杜十娘。

那麽,杜十娘的悲劇是偶然還是必然?從情節的發展過程分析,杜十娘的悲劇有很多偶然性,但這些偶然性都是當時社會環境孕育出來的必然性。在傳統道德觀念中,女性的依附地位和妓女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利益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杜十娘追求的純情格格不入,造成了杜十娘悲劇的必然性。

也許妳會說杜十娘有不為人知的寶箱。她可以救贖自己,或者另尋知己,或者泛舟江湖,但她選擇沈入河底。為什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問題:杜十娘追求的不是短暫的歡愛,也不是正式的婚姻,而是壹種真正的彼此珍惜和尊重的感情。在她漫長的妓女生涯中,她飽受欺淩。當她辛辛苦苦終於轉好的時候,卻被騙了,被買賣了,被拋棄了。在這個人格、尊嚴、良心、情感被當做商品交易的社會環境中,她追求真愛的理想破滅了,於是她選擇了與死神搏鬥。

說世界:小說網站千千萬萬,總有壹個適合妳。說世界是最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