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壹戶人家蓋了房子,很多鄰居、親戚、朋友都來祝賀。人們稱贊這房子建造得很好。主人聽了非常高興。然而,壹位客人真誠地向主人建議:“妳家廚房的煙囪是從竈膛頂部直上來的,所以竈膛裏的火很容易從煙囪裏飛出來,落到屋頂上引起火災。”妳最好改壹下,在爐腔和煙囪之間加壹個彎曲的通道(就是“曲線”,突:煙囪)。這樣安全多了。"飯後,客人又說,"妳在爐子前堆了這麽多柴火,也很危險。還不如搬走。”(即“民工工資”,遷移:搬家、搬遷;工資:柴火。)
主人聽了這話,認為客人是故意找他的茬,出了洋相,很不高興。當然,還遠遠沒有認真考慮和采納這些意見。
幾天後,這間新房的廚房著火了,鄰居們和齊新壹起,竭盡全力搶救,才把火撲滅。為了獎勵幫忙滅火的人,主人特意安排了壹場酒席,把被大火燒傷的人請到了桌子的上方。除了給建議的人。這叫:坐客頭疼,靠邊站工資突然。
這時有人提醒主持人:“妳邀請了所有幫忙滅火的人,為什麽不邀請那個建議妳建煙囪、搬柴火的人呢?”如果妳聽了客人的建議,火災就不會發生了。現在,這是壹種美德。妳怎麽能邀請在滅火過程中被燒傷的人坐在桌子上,而不是給妳建議的人呢?”大師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邀請了當初出謀劃策的人。
——《漢·霍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