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壹詞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書中稱贊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是說,研究學問要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然後再從事實中找出真實的結論。
實事求是:shí shì qiú shì
1、釋義:指按照事物的方法實際情況說話、辦事等。
2、示例:總結經驗要實事求是,不可弄虛做假。
3、近義詞:腳踏實地、墨守成規
4、反義詞:弄虛作假、故弄玄虛、好高騖遠
5、例句:她實事求是,超形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跨越百年的美麗》
:實事求是壹詞,最初出現於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講的是西漢景帝第三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明朝王陽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行合壹”的觀點,倡導“實事求是”的學風。
這原本指壹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壹個經學和考據學的命題,也是中國古代學者治學治史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