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自覺道德經,不能換位思考,拒絕誘惑。

自覺道德經,不能換位思考,拒絕誘惑。

自覺道德經,不能換位思考,拒絕誘惑。

《道德經》說:人不怕死,妳為什麽要怕死?如果人們總是害怕死亡,感到驚訝,我就不得不殺了他們。誰敢?經常有殺手殺人。如果丈夫代主人殺了人,就說明他會殺主人,如果代主人殺了主人,希望不會傷到手。

生與死的力量無法取代“人不怕死,他怎麽會怕死?”老子說,普通人不怕死。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中國有句老話叫“有人做斷頭的生意,沒人做賠錢的生意。”只要有錢賺,他就敢冒險,不怕殺頭;不賺錢虧錢,絕對沒人做。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人不怕死”,人不是真的怕死,所以“何不以死懼之”。從老子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在春秋戰國時期,死亡作為統治方法進行威脅是最愚蠢的事情。現在壹些中央集權統治的國家走了這條路,殺了那麽多人。他們的人民真的害怕嗎?不會的,人們會反感反抗,反抗是基於這種威脅,所以說出來也沒用,因為“人不怕死,為什麽不用死來怕”。

“如果人們總是害怕死亡並感到驚訝,我就必須殺死他們。誰敢?”如果人真的怕死,當局可以威脅要殺了他們,天下豈不太平?但根據歷史規律,越殺越不太平,越靠殺來統治,越引起社會動蕩和憤怒。孟子曾說“不嗜殺者,可為壹”,“壹”即合壹。王道政治的思想不是理想主義,而是非常現實的。真正的善良是最高的手段,是最高的成功。但是,如果我們把善良當作利用它的手段,我們就會犯錯誤,不會成功。這是老子說的。

“殺人者總有之”,人們常常以殺人相威脅,以為權威可以控制壹切,這是絕對錯誤的。哲學上講,宇宙中真正的賞罰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地萬物皆生,亦滅萬物,因為我終結妳,就是愛妳的時候了。秋天來了,萬物雕零。今年的植被會枯萎,明年的植被會長得更茂盛。沒有這個殺生,就沒有下輩子,所以在生死之間或者利益之間,真的很難判斷。生與死之間也是如此,所以我提出了“常”,這是壹種永恒的、無形的存在。這個“經常殺人”等於管理生死的權限。“被公司害死的人”,只有有能力,有道德,有道理,才能被殺死。

老子說,不是巧匠,是砍柴不砍自己手的人少。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兩個成語。壹個是即使廚師不做出犧牲,使用食物的人也不能越位給他做飯。比喻超出自己的職責範圍去處理別人的事情。第二,不在其位,不謀政。這是孔子說的,意思是壹個人應該做他應該做的事,不要想他不應該想的事。曾子說:“我想不起來”,意思是壹樣的。

小張是個很活躍的女生,想法很多,氣勢很強。剛到公司時,她的表現讓領導相當滿意,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小張更有信心了,覺得工作形勢大好。

有壹次,她所在的部門開會,到了會議室發現其他部門還沒開完會,大家都在門口等著。小單獨進去,就本部門的工作做了壹次講話,告訴大家該怎麽做。她哪裏知道這種指手畫腳的評論讓這個部門的同事很反感。

這種情況壹再發生,她總是對任何人的作品發表評論,認為沒有人比她想得更多更好。

直到有壹次,壹份需要領導簽字的合同,她居然主動簽了。領導問她的時候,小張居然說:“我覺得沒什麽問題,就簽了。”

結果,可想而知,她很快就被解雇了。小張是個積極的員工,可惜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她不僅到處評論別人的工作。最後他甚至插手,替領導做決定,犯了職場大忌。

其實,如果她能正確定位自己,腳踏實地,就能把自己活躍的思維投入到工作中,給出更多有價值的建議。能成為領導的得力助手。在企業裏,有些人從來不主動做事,總是希望別人什麽都做,自己坐在那裏拿工資和獎金就行了。相反,在另壹個極端,壹些自以為是、前途無量的年輕人,總是喜歡插手,為所欲為。這種工作熱情是應該鼓勵的,但是超過了限度,好事就會變成壞事。

黃嘯大學壹畢業就加入了壹家高科技公司。由於專業對口,他在公司如魚得水。他很快成為技術人員中的佼佼者,受到經理的高度重視,人很好,經常征求下屬的意見,也壹直很重視年輕人。

所以黃嘯直接向經理提出了壹些關於公司管理的看法。壹開始經理很高興,誇他把公司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了。黃嘯也開始得意忘形,不時向經理指出管理不當,甚至不經意間表現出對經理的輕視。時間長了,經理也煩了,最後隨便找了個理由,把他辭退了。

同事得出了壹致的結論。經理雇用黃嘯是因為他看重他的技能,而不是讓他每天對企業管理說三道四。我相信,再大度的領導,也很難接受下屬壹次次指責自己的管理行為。

多動腦筋,積極出謀劃策,當然是好的。其實每個開明的領導都會喜歡這樣的下屬。但是,領導需要的是了解情況後的深思熟慮,拿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而不是超出自己職權範圍的鼓噪。壹些年輕員工在得到肯定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喜歡對任何事情都有獨特的態度,熱衷於給別人提意見和建議。但是,如果妳不了解這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方法和內容,妳的意見又有什麽價值呢?妳如何說服公眾?告訴人們該做什麽是令人不快的。

《道德經》說:人民的饑餓取決於他們的糧食稅。百姓難治,因其政績難治。人民的輕死,是基於他們生存的厚度。做壹個與生活無關的丈夫是賢惠的。

統治者若以民為天,則以民為己有,騎在人民頭上欺軟怕硬,利用國家的暴力機器任意殺戮掠奪,所以老子輕蔑地稱之為“淩駕於人民之上者”。為什麽人們經常遭受饑荒?是因為世界上的統治者吞了太多的稅,人民才挨餓。因此,它被稱為“人民的饑餓,因為他們吃了太多的稅收。”

之所以說民難治,是因為天下統治者政令繁雜,喜歡搞壹些事,所以民難治。所以說“因政績而民難治。”

人之所以自取滅亡,甘冒生命危險,是因為天下的統治者養尊處優,把人民的肥肉和油膏都收拾幹凈了。人覺得生不如死又不怕死,所以拼命反抗。所以說“民輕死,以其存。”

有壹種說法,聖王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全世界活著,也不是胡作非為,無所作為,而是壹個“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沒有辦法的統治者只考慮自己的榮華富貴,不顧百姓死活追求生死厚度,為了“貴命”。只有不過度追求生活享受和行動的人,才比過度渴求奢華生活的人更有智慧。所以說“不務正業的丈夫,德過妳的壹生”。

老子批判了沈重的經濟剝削,對統治者提出了嚴重的警告。老子揭示了老百姓和統治者之間的矛盾。他認為寬容的政治比暴虐的政治好得多。因為統治者納稅太多,很多行暴政的人貪圖奢侈,人民會挨餓,難以治理。如果妳藐視死亡,最終會鋌而走險,接連造反,統治者也會面臨破產死亡的命運。從根本上說,人民的反抗是統治者的暴政和沈重的賦稅造成的,也就是說,剝削和脅迫是政治災難的最深層原因。面對深重的壓迫,為了生存,人民別無選擇,只有抗爭,這是唯壹的出路。死亡對他們來說不再可怕。

怎樣才能減少百姓的痛苦,讓百姓安居樂業,不冒風險?老子給的方法是,丈夫只是壹個不謀生的人,賢惠而昂貴。

小魚問大魚:“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魚餌上的東西是最漂亮的,但是它們有點危險。”如何才能品嘗到這種美味,又能保證安全?"

“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不能共存。最安全的辦法就是永遠不吃。”

“但他們說這是最便宜的,因為它不花壹分錢。”魚說。

“這是完全錯誤的,”大魚說。“最便宜的可能是最貴的,因為它要別人付出壹生的代價。妳知道它是用魚鉤包著的嗎?”

“判斷裏面是否有勾必須掌握哪些原則?”小魚問。

“那個原則就是妳剛才說的。”大魚說:“壹個東西,味道最好吃,又最便宜,好像不花什麽錢,魚鉤大概就藏在裏面。”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誘惑。手握權力是壹種誘惑,獲取暴利是壹種誘惑,享樂是壹種誘惑,享樂也是壹種誘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只能學會拒絕誘惑。

陶淵明辭官隱居,具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獨立人格,周敦頤拒絕官場腐敗,從此潔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無人應贊好色的故事,只留下了壹口充滿幹坤的氣息。他們都學會了拒絕名利的誘惑,所以才會永垂不朽。

過多的物質享受會阻礙精神境界的提升。所以,在處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關系時,要善於引導自己,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質享受方面,不能要求過高。

孔子和老子在拒絕物質誘惑上有相似的觀點。他說:“討論那些為自己的衣服和食物感到羞恥的人是不夠的。”壹個人如果總是認為溫飽不好,把心思維持在追求物質享受上,就很難樹立遠大理想。

孔子稱贊學生顏回說:“真是個有德之人!壹勺吃的,壹勺喝的,在陋巷,讓人不忍其憂,回去也不改其樂。賢哉慧也!”在孔子看來,顏回是壹個胸懷大誌的人,他灑脫,不在乎個人物質生活的艱難。他還說:“少吃點,多喝水,彎胳膊枕著它,樂在其中。”不義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吃粗糧喝水,用胳膊當枕頭,我很快樂,用不道德的手段得到的財富對我來說就像浮雲。

此外,孔子還教導學生:“君子謀道而不謀食。犁地,也要知足。學,魯也在其中。君子不愁窮。”君子謀道,不謀衣食。農耕往往導致饑餓;學習往往會帶來巨大的回報。君子憂能不能學道,不憂窮。

壹個誌存高遠的人,不應該迷戀和陶醉於眼前的物質享受,更不應該貪圖不義之財,為了追求壹時的享受而斷送前程。

說了這麽多,很多年輕人意誌薄弱,急於找樂子,貪圖享受,往往體會不到安逸、享受、玩樂的誘惑。這種追求只是物質生活的壹種表現,充滿了寶藏和坎坷。這樣的生活就像壹杯白開水,壹點營養都沒有。

丁桂軍

2021 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