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染蒼染黃
拼音: rǎn cāng rǎn huáng
解釋: 蒼:青色。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出處: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2.?染風習俗
拼音: rǎn fēng xí sú
解釋: 指受風俗影響而有所習染。
出處: 《雲笈七簽》卷五六:“五氣者,隨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風習俗,所以變化無窮,不惟萬數。”
3.?染翰操紙
拼音: rǎn hàn cāo zhǐ
解釋: 染翰:以筆蘸墨;操紙:拿著紙頭。指書寫文章。
出處: 晉·潘嶽《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於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
4.?染翰成章
拼音: rǎn hàn chéng zhāng
解釋: 指提筆成文。
出處: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詩,適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鑿其真?”
5.?染化而遷
拼音: rǎn huà ér qiān
解釋: 因為感受到教化而發生變化。
出處: 晉·範寧《春秋谷梁傳序》:“是以妖災因釁而作,民俗染化而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