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霸王別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
典故:
項羽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陪伴在自己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壹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麽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怎樣安置妳!”唱了壹遍又壹遍,虞姬也同他壹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的人也都哭了,沒有誰能擡起頭來看他。
2、破釜沈舟: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沈。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壹切地幹到底。
典故: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巨鹿。戰爭只有壹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沈,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幹糧,以此向士卒表示壹定要決死戰鬥,毫無退還之心。
擴展資料:
項羽的結局:烏江自刎。
項羽大呼馳下,斬殺壹漢將。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壹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裏!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壹漢將,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麽樣?”騎兵們欽佩地回答:“和大王說的壹樣” 。
項羽壹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於是,項羽下馬步戰,壹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