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沈舟》的故事發生在哪場戰役中?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起義中最激烈、最具決定性的壹場戰役。公元前208年,攻趙,出兵相助;項羽殺了躊躇不前的宋軼,“破釜沈舟”,與秦軍決戰,甚至輸給了秦軍,這場大戰的勝利基本上消滅了秦王朝賴以生存的軍隊,為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意譯
破釜沈舟:比喻不留後路,而是打勝仗,下定決心全力以赴。
歷史典故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得知領兵渡河,皆沈,破釜,焚屋,舉三飲食以示兵將亡,無壹歸心。”
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爆發了由陳勝和光武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和光武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和秦將張寒率領的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市)交戰。項羽不畏強敵,領兵渡過漳水(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壹條河流)。渡河後,項羽下令全軍:“凡沈船,破大鍋,燒民房,留三口口糧,以示士卒必死,無壹人歸心。”壹戰,巨鹿打敗了秦軍和項兵。
成語故事
秦末,全國人民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最著名的領袖是陳勝和光武,其次是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國大將張寒鎮壓了陳勝和光武的起義後,再次攻打邯鄲。反秦武裝趙王燮、張耳被迫退守巨鹿(今河北萍鄉西南),被二十萬人圍困。張寒率領20萬大軍來到巨鹿以南的脊骨平原,修建了壹條兩邊有土墻的通道通往王麗英,以獲取糧草。於率領數萬大軍在巨鹿北紮營,因為小夜曲不敢救他們。
楚懷王派為大將軍,項羽為副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去救趙。宋軼率軍到達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堅守了46天。項羽聽了非常感動,就去見宋軼說:“秦軍已經把巨鹿包圍了。情況如此緊急。我們快渡河,從內外夾擊趙軍,壹定能打敗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