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個大元壹 個中打壹成語,

三個大元壹 個中打壹成語,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連中三元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壹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壹名,稱“連中三元”。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八:“論他的誌氣,便象馮京商輅連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裏東西,真個是足躡風雲,氣沖鬥牛。”

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壹稱號者也寥寥無幾。

連中三元是漢族傳統吉樣圖案。由荔枝、桂圓、核桃構圖。圖案中三種果實都是圓形,象征“三元”,寓意考試成績優異,不斷進取,喜報頻傳。多見於剪紙、文具及裝飾圖案中。

名稱

連中三元

拼音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示例

明·沈受先《三元記·格天》:“玉帝敕旨:謫下文曲星君與馮商為子,連中三元,官封五世。”

解釋

連中三元壹詞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意思是壹個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

傳統寓意紋樣

用荔枝、桂圓和核桃各三枚表現,因這三種果實都為圓形,取其“圓”與“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準三個辟銅錢或三個元寶米表示。寓意“連中三元”。清代科舉制度,分三級考試,中試者的第壹名分別給以“解元”、“會元”、“狀元”的頭街,如應試舉子在三級考試中,連取三個第壹名,即所謂“連中三元”,這在封建社會是無上的榮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