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é tiān dú hòu
解釋:天:自然,自然;厚:大方。條件特別優越,環境特別好。
來源:洪慶季良《江北詩話》卷二:“獨辟壹利,與月十分。”
比如曹沾進園,粗略看了壹下,覺得這個“南園”得天獨厚,水很好。★端木蕻良的曹雪芹18
拼音代碼:dtdh
同義詞:天時、地利、人和。
反義詞:?先天不足
歇後語:玉泉山的稻田
燈謎:工廠合並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大多用於環境條件
中文:大自然的恩賜比比皆是
2、天時地利人和?
拼音:d √ l √ r é n hé
解釋:地理優勢:地理優勢;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贏得人心。表達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群眾基礎。
出處:《孟子·公孫醜》:“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拼音代碼:dlrh
同義詞:?獨壹無二,天時地利。
反義詞:?內外交困,逆水行舟,逆水行舟。
謎語:?天堂不合作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與“天氣”連用
中文:地理條件和良好的人緣。
故事:戰國時期,有人問孟子怎樣做才能成為壹個賢明的君主。孟子說只有仁政才能治理天下,因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戰爭為例,敵人會利用地形和天氣進行據城抵抗。如果城裏的居民憎恨暴政,他們就會起來開門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