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整頓王朝政綱、清除官僚機構的手段是,官員可以上新聞,互相彈劾,對查證屬實者予以獎勵,對查證不實者不予懲罰。這是明清兩代國王使用的策略。
清代道聽途說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康熙親政初期,延續了順治皇帝的做法,禁止造謠。直到康熙中期,隨著社會政治環境越來越穩定,官員管理的情況越來越差,皇帝對官員的了解也因為不善言談和官員不敢說話而大受限制。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重開謠言被提上日程。
因此,圍繞傳聞的“禁”與“開”,清廷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壹月,清帝上書重開道聽途說,並明確表示:“科道之官玩道聽途說,即察諸侯,聖賢守之,非聖賢去之。如此,貪欲、暴力隨之而來,對百姓大有裨益。後來所有的督撫、知府、將軍、將軍、教官、官員、上千將軍都在上面,官員賢德。若與民生有關,徐可道的官員聽說了。”
康熙公布消息後,確實有助於掃清障礙,集思廣益,及時發現問題。在“說錯話不加罪”的政策鼓勵下,極大地調動了官員在書中說事的積極性,壹大批大案要案被曝光。
先後出現了"陳子之彈劾張勛"、"欽差大臣郭秀彈劾和明珠"、"欽差大臣郭秀和許彈劾許和以及"欽差大臣傅和彈劾嘉禮"等,在打擊朋黨、維護清政局穩定、遏制腐敗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