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當車是壹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莊子·人間世》。該成語指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在句子中壹般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名叫顏闔,被衛國靈公請去當太子蒯_的老師。顏闔聽說蒯_仗著父親是壹國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蠻不講理。顏闔感到教育這樣壹個學生十分困難,不知如何是好。
齊莊公出獵,有壹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禦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莊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