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虞之譽,求全之毀。”意思是有意料不到的贊揚,也有過於苛求的詆毀。
虞:料想;譽:稱贊;毀:毀謗。
不虞之譽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沒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贊揚。
求全之毀用法:作賓語、定語。
出自《孟子·離婁上》第二十壹章:“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和《論語》)。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擴展資料
示例:
既熟慣,便更覺親密;既親密,便不免有些求全之毀,不虞之隙。(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
同義詞:不虞之隙
不虞之隙:指意外的誤會。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隙:感情上的裂痕。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寶玉]與黛玉同隨賈母壹處坐臥,故略比別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壹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這日不知為何,二人言語有些不和起來。”
譯文: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壹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既然熟悉得習以為常,就會更覺得親密;既然覺得親密,就不免會生出些過於苛求的的貶損和預料不到的誤會。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求全之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