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找出幾個包含物理現象的成語

找出幾個包含物理現象的成語

運動機能學

雕舟求劍:這個成語也是壹個諷喻,大致內容不用再說了。比喻固執己見,不知變通。從物理知識的角度來看,楚人的錯誤在於沒有註意到運動分解中兩個子運動的同時性。劍的運動可分為水平方向隨船勻速運動和垂直方向加速運動。不久,當船到達目的地時,劍已經沈入河底。由於垂直分量運動已經消失,水平運動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河夠深或者航程夠小,“刻舟求劍”也有道理。

日月天天從天而降,江河永遠流過大地。古人感受到了事物的永恒和偉大。事實上,太陽和月亮的移動速度非常慢,肉眼根本無法察覺。比如月球繞地球的角速度約為2.38× 10 rad/s,它的起源在於自轉。這種現象可以用相對運動的觀點來解釋。地球相對於太陽和月亮日復壹日地繞地軸旋轉,太陽和月亮將以地球為參照系在西方升起和落下。這也是天文學在很長壹段時間內被地心說所主導的原因。河流的運動也是如此。看到河流的奔流,是因為我們以地球為參照系。

力學

樹招風:樹長得高,枝葉茂密,自然容易刮大風。現在用來形容出名,容易被人討厭。其實也包含了科學道理。強風吹到的每壹點,風對物體表面的壓力都差不多,枝葉繁茂的樹木與風的接觸面積當然更大。從壓力公式得出,樹木所經受的風壓越大,被破壞的可能性越大。

大家都很清楚,壹塊木頭是立不住的。解釋原因,要從穩定的概念說起。穩定性是指物體的穩定程度。當重力作用線超過物體的支撐面時,物體就會翻倒。不穩定平衡時物體的重心越低,底部面積越大,就越難使重力作用線超過支撐面,穩定性就越大。不倒翁就是根據這個偏原理做的。但是壹塊木頭的底部面積小,重心比較高。外界條件很容易使其重力線偏離,穩定性很差。

三腳架:實驗證明,用三塊木頭支撐重物最穩定。三塊木頭協同工作,均勻分布壓力,木頭不易折斷。三塊木頭不僅支撐力大,還能輕松實現力矩平衡,穩定性高。所以古人創造了“三足鼎立”這個成語,意思是三方互相競爭。看,三國時期,魏、蜀、吳長期相持不下。

力學

水滴穿石: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穿石。比喻只要有毅力,不斷努力,事情自然會成功。水滴能穿透石頭,不僅僅是因為水的堅持,更是因為它的智慧。水濺到石頭上,接觸時間極短。為了使水從石頭上反方向彈開,它必須對水有壹個力。根據動量定理,這個力與水滴接觸石頭時的作用時間和速度有關。如果水滴從更高的地方落下,獲得更高的速度,這個力就遠大於水滴的重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水滴對石頭的作用力也遠大於其重力。滴水穿石和其他方法相比,可以事半功倍。

徒勞:努力了,但沒有效果。這個成語其實暗合了壹個物理現象,有強大的作用,但是力的方向沒有位移,所以沒有做功。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我就不壹壹列舉了。值得註意的是,物理學中的“工作”不同於生活中的“工作”。前者是指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向上位移的乘積;後者指達到壹個目標或壹種效果。可見,物理概念和生活語言是不能混為壹談的。

平流和進展緩慢:為什麽平流會導致進展緩慢?“平流”是指水流上下遊高度差小。那麽上遊水的重力勢能小於下遊水的重力勢能。根據能量守恒定律,轉化為動能較少,水流速度較慢,從而造成“前進緩慢”。

鞭長莫及:意思是鞭子雖然很長,但是打不到馬的肚子。後來我用它來比喻力不從心。壹般用鞭子是用鞭尾打。當鞭子過長,揮動鞭子時,不會產生壹次性的沖擊效果,反而會產生壹連串的繩浪。這樣繩波的幅度有限,很難打到馬肚子上。另外,繩波在傳播過程中,由於重力和摩擦力的影響,能量會或多或少的損失,所以鞭的作用力要小很多。

光學

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個成語無非就是普通。意思是在陽光下豎起壹根竹竿,馬上就能看到影子,說明見效快。光影之間有什麽聯系?光的線性傳播告訴我們,影子是光的孩子。障礙物擋住了光前進的路,光就不會繞道,於是在物體的背光面上,陰影就產生了。原來有了光直線傳播的道理,才有了“立竿見影”的說法。同時,這個成語也說明了,光速高,如果“馬上達到”,可以是“馬上”,但壹秒鐘可以繞赤道跑七圈半。

海市蜃樓:意思是比喻虛幻的東西。物理上,它是光在大氣中折射形成的自然現象。陽光的照射或上下氣流的溫度不同,造成各層空氣密度差異很大。當遠處的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到空中或地下物體的圖像。這種場景在沿海或沙漠地區出現的次數比夏天多。

管中窺豹:從竹筒裏看豹子,有時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條紋,這只是事物的壹部分。為什麽不能全豹觀察?光的直線傳播告訴我們,竹筒是直的。由於光的直線傳播,只有這個散斑反射的光沿著竹筒進入人眼,被人感知。原來光是直線傳播的,所以才有“管中窺豹”的說法。如果這根竹筒稍微彎曲,那麽這個“斑”就很少見了。

中國古人不懂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卻能夠用這個成語來形容虛無縹緲的東西,真是顯示了他們的聰明。銅鏡和水面都可以算作平面鏡,而平面鏡是同樣大小和高度的影像,花和月的倒影有些混亂。但它們的圖像是虛像,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這也糾正了上面說的錯覺。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靛藍是從辣蓼等草中提取的,但顏色比辣蓼深。比喻學生比老師好或者後人比前人好。這個成語和物理現象有著驚人的巧合。在現實生活中,綠色顏料也是由藍色顏料制成的。黃色顏料不僅反射黃光,還反射橙光和綠光,同時吸收其他顏色的光;藍色顏料不僅反射藍光,還反射綠光,吸收其他顏色。當這兩種顏料混合在壹起時,它們反射綠光,混合的顏料是綠色的。

聲學

抑揚頓挫:指聲音的起伏和停頓。暫且不談“頓挫”,先好好研究壹下“抑揚頓挫”這個詞。科學家發現,音調的高低取決於發聲物體的振動頻率,即每秒振動的次數。振動越快,音調越高,反之亦然。世界上所有的聲音,比如風,蟬,笛,各種噪音,甚至人類的噪音,都是沒有這個機制的起伏。

虛空傳播:指人在山谷中發出聲音,立即聽到回聲。妳需要什麽才能聽到回聲?人類對聲音信號的反應時間為0.1秒,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得出結論,聲波至少傳播34 m,即人站在離壹面墻17 m的地方才能聽到回聲。另外,反射聲波的物體必須滿足不能被吸收的要求。

熱學

這個成語的意思不言而喻,它的物理道理可以用分子運動理論來解釋。組成壹個物體的分子在不斷地不規則運動,這就造成了分子擴散。兩種不同物質的分子長時間放在壹起,就會互相滲透,從而形成“近墨者黑”的現象。最不可思議的是,固體之間也有相互滲透。比如放煤的水泥,時間久了就變黑了,煤中的分子已經牢牢地紮根在水泥中,很難通過清洗和沖洗的方式去除。

杯水車薪:用壹杯水救壹車燃燒的柴火。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雖然水的比熱很大,但壹小杯水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根據吸熱公式,吸收的熱量畢竟有限,根本不是火。就算濕度達到100的沸點,跟壹整車燒柴火比起來,熱量算什麽?小力氣沒用!

電流

石火:電光火石之光,比喻迅速消失的事物。其中,“電光”屬於電學的範式。閃電的出現需要積雨雲的存在。由於內部對流強烈,雲粒子不斷碰撞,這種雲往往電荷很大。當雲攜帶大量負電荷時,會使地面物體攜帶大量的正感應電荷,雲與地面之間會形成壹個電場。當電場強度達到臨界值時,它會沖破空氣開始放電,然後整個閃光軌跡上會出現樹枝狀的炫目閃光。這個成語也說明電的傳播速度非常快。畢竟每秒38萬公裏的速度可不是鬧著玩的!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獨具匠心,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在成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更不用說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的建立,其中蘊含了大量的現代物理學知識,令人嘆為觀止。我們的水平確實有限,但從中挖掘出的幾個典型成語足以說明壹切。我們渴望我們的繼任者能登上我們的肩膀,用高科技作為武器向世界展示中國成語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