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莊子·列禦口》:“夫識不可分。”
剪筆,表揚和批評:錄音。剪切:刪除。古時候寫在竹簡或者木簡上,寫錯了就用刀砍。原指孔子的《春秋》,用文字來評價文學作品的好壞。也指用言語贊美或貶低人或事物。
非刊本:刪,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就刪。指正確的、不可更改的言論。
來源:曾《改齋筆記》:“故中興創業難,謂之不刊。”
破書是指不完整的書。編織,用來穿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簡牘,古代書寫用的竹片。
來源:北周庚欣《謝集序》:“壹書缺錢,無話可說...直到化為殘渣,融入塵土;紅軸綠框,大多來自灰燼。
斷章指的是不完整的書或零散的詩詞書法。編織,用來穿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簡牘,古代書寫用的竹片。同“碎片”。
來源:宋陸遊《會稽序》:“秦、漢、晉、唐已有金代石刻、宋、詩流傳下來,章句斷簡,無殘跡。”
寫在竹簡或白絹上的古籍和編年史。名字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出處:葉《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傳》:“聲可托於絲竹,名可留於竹帛。”
掛竹絲名:傳名。簡帛:古代用於書寫的竹簡和白絹,指的是典籍和史書。名字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來源:《封神演義》五十七回:“君子先立功,* * *扶主,竹帛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