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環境調查分析報告
千燈湖是屬於城市中軸線的大型綜合性公園,位於佛山市南海區。公園的規劃方案是由壹家海外公司完成的,它的形式、建造方法和設計理念在壹開始都相當令人耳目壹新。關於這些異同,也有壹些爭議,有人褒有人貶。目前,該公園已投入使用三年多。它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在實際使用中有哪些優缺點?本文重點對千燈湖公園的使用者進行實地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得出壹些結論,希望這些結論對大型綠地的設計和建設有壹定的借鑒意義。
壹.概述
千燈湖公園(圖1)位於南海中心城區總體規劃的中心,在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巴海路圍成的中軸線開放空間內。屬於以城市中軸線為主的大型綜合性公園。它比3㎞還長,寬約260米,面積約70公頃,其中湖泊面積約19公頃。鄧騫湖的整體空間骨架來自於“挖湖堆山”,中間是壹個3㎞長度的寬闊湖泊,四周是4-5米高的山。
綠地: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體上自然的、多層次的樹群種植。結合瀑布配置,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其他濱水植物,密集盛開,充滿淙淙流水的野趣;千燈湖南入口附近的幾個可到達的島嶼都是以自然的方式種植,茂密的灌木和分散或聚集的塑膠石增添了不少趣味。
公共活動空間:主要通過結合周圍山體連接碉堡內的商業建築和管理用房,以及迷宮小廣場、塑石谷、市民廣場等各種節點的休息空間和遊廊以及步道的相應局部拓展,組織成有序多樣的公共活動空間;其次,沿山頂布置壹些觀景平臺和節點,在平臺和節點上布置遊廊、燈塔等構築物,既豐富和限定了節點空間,又形成了控制和組織整個公園景觀空間的標誌物。
交通空間:全園有8個出入口通往城市主幹道,全開放式,只有市民廣場入口有獨立停車位。入口的開放不僅是空間的開放,更是心理感受的真正開放。公園與城市主幹道相交的幾個路口,都與公園形成壹體設計。
視覺文化空間:包括視覺場景、天際線、歷史文化因素等。整個公園四面環山,阻隔了城市交通的噪音和廢氣,營造了壹個沒有視線幹擾的自然開放空間。山體的高度差,加上山上的樹狀植被和燈塔、遊廊等結構,產生了起伏的天際線;各個景觀空間相互重疊,有序分布,形成壹對場景,相映成趣。沿著彎曲光滑的濱水步行道,因為山體的坡度和山體彎曲的邊緣線,引領人們行走在不同的風景中,山體剪影背後的景觀亮點層出不窮;建築草圖、坡道、欄桿等使用統壹的設計語言。如粗毛石和紅砂巖的組合,統壹的色彩體系和細部特征,增加視覺存在感,突出景觀空間的特色和觀感,形成特定的景觀空間基本意境。
至於歷史文化因素的體現,千燈湖公園主要是為人們提供壹個舒適健康的外部休閑娛樂場所,註重良好的生態環境、舒適的使用和和諧優美的景觀效果。
二、千燈湖公園植物空間類型及植物材料選擇
千燈湖植物空間豐富,主要包括以下植物景觀類型:
(1)喬木組植物景觀植物材料選擇:大葉榕、小葉榕、紫荊花、印度紫檀、印相、木棉、印楝、刺桐、印楝、黃淮、錦葵、洋金花、大葉紫薇、白毛藤、毛莨、臭椿。應用效果:植物景觀整體風格形成,起到同質、連續的作用。灌木種植的景觀效果較好,喬木的草坡配置使其無障礙。
(2)山谷巖石景觀植物材料的選擇:椰王-三味魁、山姜葉、蒲葵+畢麗、軟玉。使用效果:利用葉形和葉色的對比,將多樣的植物組合成層次感強的瀑布和溪流景觀,成為視覺興趣點。
(3)樹陣景觀植物材料的選擇:榕樹。使用效果:形成觀看廣場活動的舒適覆蓋空間;但是,高峰位置對於節假日來說是不夠的。
三,問卷調查結果及初步分析
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來本園次數;去這個公園的旅程需要時間;來這個公園的目的;這個公園的整體印象;這個公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選擇公園內的活動場所;開展的主要活動;項目情況也應增加;對公園長度的感知;面向戶外空間的性質;綠化感知和導向;出入口的設置;素描,設施的使用等。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問卷341份,回收率為97.4%。有效問卷326份,有效率為93.1%。在有效問卷中,54%是男性,46%是女性。兒童(15歲以下)占11%;年輕人占(16 ~ 35歲)32%;中年人(36 ~ 55歲)占24%;老年人(56歲以上)占33%。
調查結果和初步分析如下:
(1)總體滿意度
從調查結果來看,用戶總體上對千燈湖公園非常滿意,這說明人們確實需要這種戶外空間。
(2)用戶特征
用戶包括老人、家庭主婦、學生、兒童等不同年齡段,大部分經常光顧這個公園。千燈湖公園遠離城市中心區,規模較大。用戶包括附近能走到那裏的居民,乘坐交通工具到達這個城市的居民,也經常有遊客和個人來。
(3)關於空間層面
根據調查,大多數人傾向於開放戶外休閑空間。用戶感覺千燈湖的空間開闊,視線好(100%),但是很多用戶反映千燈湖公園不夠舒適。可見,在帶狀公園中營造休息、滯留等多種空間層次的重要性。
(4)關於整體印象
用戶對公園的整體印象是整體性強,印象完整。千燈湖印象最深的是燈塔結構(48.8%)。關於千燈湖的整體協調,從用戶和專業人士的角度都處理的很成功。用戶對水中無法到達的大型展館建設不滿(75%)。可見,對於用戶來說,出發點是健康、安全、舒適,更註重設施的使用功能。
(5)關於中心
很多用戶在使用帶狀公園時往往直接到達某個節點空間,或者在行走過程中停留在某個節點(占比61.7%)。而且很多用戶喜歡附近的活動(82.9%)。所以每個板塊都需要有壹個相對獨立、完善、中心化的節點空間,供人們聚集。
(6)關於綠化形式
大多數用戶認為千燈湖公園的綠化應以樹木(占比865,438+0.7%)為遮蔭,不要太多草坪和灌木(占比分別為53.8%和49.65,438+0%),說明人們對大尺度空間的遮蔭需求。
(7)關於活動內容
用戶在公園的主要活動是散步,其次是體育鍛煉、陪伴兒童、騎自行車、聊天、放風箏、拍照等多樣活動。促進鍛煉,方便交流和人的身心健康。
(8)關於運動場地
很多用戶建議增加活動場地,尤其是羽毛球、籃球等場地和遊樂設施。此外,很多用戶認為垃圾桶、公廁等設施不足。同時認為缺乏雕塑、素描等藝術景觀。
(9)關於出入口
大部分用戶認為公園的出入口比較有標誌性,出入口之間的距離合適,使用方便。
(10)關於長度
48.9%的用戶認為千燈湖公園有點長。主要原因是千燈湖公園的園路系統沿線沒有足夠的小空間和休息設施,容易產生疲勞感。
四。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分析,總結出以下結論,供同類或類似公園的設計建設參考。
(1)該類型公園應充分考慮市民的到達方式,合理設置出入口。
(2)這種類型的公園應創造豐富的空間層次,如休息和滯留空間,同時保持空間視野開闊。
(3)這種類型的公園要有象征性的元素,有利於人們的認知。
(4)這類公園不適合建設太多功能單壹(如純觀賞功能)的大型設施。使用者註重健康、安全、舒適和設施的使用功能。
(5)該類型公園的中心應分主次,中心設置在不同的地段,多個中心並存。
(6)這種類型的公園要非常註重遮陽、休息等人性化設施。
(7)這類公園活動的內容和空間盡量豐富,有利於運動、交流和人的身心健康。
(8)該類型公園應充分考慮人的步行疲勞距離因素,適當設置休息設施和空間。
(9)這種類型的公園應展示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元素。
第二園區環境調查分析報告
1.考察背景文化是壹個非常豐富的範疇。壹般來說,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意識形態,它與經濟、政治並列,包含著關於人類社會生活、道德、文藝、教育、科學的思想和理論。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園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壹部分,在為市民營造文化氛圍、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引導群眾的文化選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隨著城市生態環境和人民經濟生活的改善,國家城市公園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園不再是純粹鍛煉身體的場所,而是人們休息、社交、文化娛樂甚至獲取信息的重要場所。自20xx年以來,許多公園免費向人們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真正體驗不同特色的公園文化,從而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調查概述
為探討公園文化的內涵,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我們壹行於20xx年5月26日走訪了越秀公園的部分景點,重點考察了科普公園、文物遊覽區、兒童活動區、體育娛樂區,考察了公園文化場館的使用效果,感受了公園的文化氛圍,進壹步挖掘了公園文化的內涵。
越秀公園是壹個獨特的、生態的嶺南公園。越秀公園作為廣州的壹座綜合性文化休閑公園,最早由孫中山先生提出,解放後擴建,曾接待過毛主席、周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觀光、遊泳。
在參觀越秀公園期間,我們壹行主要考察了公園的硬環境和軟環境。
公園的硬環境是指景點、景點的創造設施。此次,我們的團隊參觀了廣州美術館、越秀公園的球形水塔、綠蔭植物區、花卉亭和錦園(觀魚區)、文化遺產旅遊區的五羊石雕區、兒童活動區的成語寓言園和金印遊樂場、體育娛樂區的鯉魚頭遊樂區、越秀體育場和越秀遊泳館。
廣州美術館是國家藏畫單位之壹,展出歷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球形水塔曾是廣州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廣州解放前修建的四座水塔中僅存的1。它的鋼鐵球形吸引了無數遊客的興趣。在綠蔭植物區和花卉博物館裏有許多種類的綠蔭植物、珍稀的奇花異草以及書畫展覽。金源(觀魚區)是錦鯉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景點之壹。園內還有大魚塘和君魚塘,供孩子們玩耍嬉戲。舞陽石雕是著名的文物,舞陽的傳說也是廣州綽號“羊城”、“廣州城”的由來。成語寓言園和金印遊樂場是孩子們玩耍和學習的好地方。至於鯉魚頭遊樂區、越秀山體育場、越秀遊泳館,運動場地齊全,有遊泳池、乒乓球館、籃球場、露天舞廳、草坪保齡球館。這些景點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觀賞性強,充滿文化氣息,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福利和生活休閑提供便捷服務。
園區軟環境指的是服務和管理,以及群眾性的文化體育活動。在遊園過程中,我們壹行人觀察到越秀公園的草坪修剪整齊,水邊有椅子和石凳供休息和欣賞風景。而且園門口有全園瀏覽分區圖,介紹園內建設。園內設有獨特的果皮廢物箱,醒目的導遊標誌,樹木掛牌,方便遊客識別和欣賞。園內遊客壹般會自覺遵守園規,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損壞花木、破壞公共設施的情況很少。優質的服務和管理體現了公園文化致力於培養公民的社會公德和精神美,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此外,群眾性的文體活動不僅放松了市民的身心,也有助於他們進壹步了解公園文化,提高文化素養。走進越秀公園,可以看到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遣方式。老人們唱歌、跳舞、打羽毛球、踢毽子。年輕人看文化遺址,感受公園的文化氛圍。還有歌唱組、舞蹈組、太極隊、練劍隊等集體活動。令人欣慰的是,公園真正為市民營造了文化氛圍,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發展了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公園文化。
公園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從不同方面體現了公園文化的內涵,促進了公園文化的發展。在實踐中,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結合更有利於公園文化的發展。本文對越秀公園的成語寓言園進行了簡要分析。成語寓言花園以雕塑的方式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清晰易懂,極具教育意義。很多家長和學生利用這種現成的“作業”進行學習和交流,娛樂和學習會在不知不覺中融為壹體,這無疑是積極的,也豐富了市民文化。當然,這得益於成語寓言園的合理設計,將硬環境和軟環境結合起來。這可以說是建設公園文化的成功範例。另壹方面,公園文化正在向多元化發展,可以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需求。但必須在與公園硬環境相融合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容易獲得輿論的認同,促進公園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調查總結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集團成員深刻認識到,建設公園文化是發展先進文化的壹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促進公園文化的繁榮,努力確保優秀的文化發展成果為人民所享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貼近實際、生活和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不斷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三園環境調查分析報告
1.綠城廣場概述綠城廣場是鄭州市的中心廣場,是鄭州西郊的標誌性建築之壹,是綠城鄭州的點睛之筆,也是鄭州市大型的、功能齊全的休閑娛樂廣場。綠城廣場始建於1986,於1987年5月對外開放,規劃面積近9公頃。廣場位於嵩山路中原路與兩座城市主幹道的交匯處,西鄰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優越。廣場上有音樂噴泉、觀景臺、雕塑等設施。擁有大面積的綠色草坪,花灌木叢生,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環境宜人,是我市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文化、集會、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
2.空間組合與組織
空間組織圍繞廣場的東西主軸線和南北中軸線,追求從實空間到虛空間,從東到西從下沈空間到凸起空間的轉變,形成了克制與提升、放松與釋放、集合的空間變化格局。廣場空間既強化了軸線序列感,又註重小型半開放式和開放式空間的營造,豐富了廣場的空間構成。規劃中采用植被分隔、鋪裝定義、高低差錯落的方法,將廣場空間劃分為六個不同功能特征的小活動空間,通過廣場內部的道路串聯組織,使廣場空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形成壹個有機整體。同時,規劃運用城市設計方法,對廣場周邊建築的空間布局提出具體要求,確保廣場區域空間景觀組織統壹有序。
綠城廣場是壹個封閉的廣場,在廣場中進行各種形式的空間劃分來組織次生空間,比如設置壹些下沈空間、點狀空間、塊狀空間等。廣場空間的劃分主要是底部通過高差或鋪裝的不同將廣場劃分為若幹個空間,綠城廣場也利用下沈空間、鋪裝材料、圖案的不同布局來劃分空間。綠城廣場有很多下沈空間,其中壹個是主體空間,起主導作用。這是壹個橢圓形的旱冰場,也可以作為人們聚集和舉行公共活動的場所。輪滑場邊上的臺階給人提供了休息的地方,整個下沈空間是最擁擠的地方。綠城廣場的子空間以點和塊為主,其中點空間壹般由植物構成(如植物立面造型、枝葉覆蓋等。)、噴泉、水池等。,街區空間由地板和草坪組成。
3.土地利用構成
根據使用功能和外觀特征,廣場用地分為鋪裝用地、綠地、通道和附屬建築用地。綠城廣場鋪裝場地比較簡單,面積較大,有橢圓形鋪裝場地、方形鋪裝場地、不規則鋪裝場地,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
綠城廣場綠地由草坪、水面、花卉、樹木、灌木等構成,具有屏蔽、分隔、連接、導向等功能。比如在壹大片草坪中種植小塊樹木,可以分割空間,遮擋視線,使草坪不是壹下子完全呈現在人們面前,而是隨著人們的行走而逐漸擴大空間,既起到裝飾大空間的作用,又能更深層次地吸引人們進入;在壹大片草坪中單獨種植的樹木,以其獨特的造型,吸引著人們逐漸向它靠近,起到導向作用。廣場內有無障礙綠地和封閉綠地。封閉式綠地滿足了人們遠距離觀賞的需求,無障礙綠地滿足了人們親近自然的需求。
4.廣場的鋪墊和材料
床品處理的驚喜和精致程度直接影響廣場的整體景觀效果。在現代環境設計中,需要通過改變地板的外觀、顏色和紋理來體現其功能的差異,如引導行走路線或鼓勵人們留下來。位置越重要,治療越需要精細。
在綠城廣場的設計中,地面的顏色與整體環境統壹變化,大面積鋪設灰色瓷磚,通過材質的不同形成有節奏的地面形態。
廣場的鋪裝和材料主要用來劃分廣場的功能和引導市民。廣場的鋪裝變化,綠化與地面的高度差將它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間,將廣場與人行道分隔開來,但同時又不會在視覺上和功能上阻礙人們接近廣場。
5.裝置設計
自然環境的引入在廣場設計中的運用。如樹木、花卉、草坪、動物等巧妙結合,達到軟化空間的效果。
綠城廣場種植大樹,大面積水景。為了給廣場帶來更多的綠色,壹般在局部街區上布置樹木、花草,形成不同形式的綠化系統。有了樹池,花盆豐富了空間景觀,軟化了大量硬鋪帶來的冷感。
廣場邊緣大量使用綠籬,後面是大面積的綠化帶,不僅為廣場提供了優美的綠色背景,而且對周圍的噪音有很好的隔離作用,給人創造了舒適的環境。
6.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城市廣場是市民生活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在城市裏看的畫,但它必須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廣場的設計應該召喚人性和公共性。綠城廣場的成功之處在於將廣場的功能與當地的藝術文化相結合,為市民創造了壹個優美舒適的娛樂休閑廣場,讓鬧市區的市民有壹個安靜純凈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