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巴不足以代替貂尾巴。也是比喻好事後面補壞事,前後部分很不相稱。《趙晉論傳》記載,古代皇帝的侍從用珍貴的貂皮尾巴作為帽子的裝飾。
狗尾巴貂(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是壹個成語,來源於的《晉書·趙傳》。常用來形容續寫的文學作品不如原著。帶有貶義;壹般在句子中作主語、謂語、定語。
應用實例:孫松光緒《北夢索言》卷十八:“自亂以來,官銜過度,王任輔佐,狗尾續貂。”明·紀真倫《夏吉劍德鑒壹瞥》:“念兄行得好,小弟誦於世,狗尾續貂,枉廢光陰。”清朝女議員朱恩·弗羅斯特·羅章說:“殺人奉承,愛狗尾巴,續貂。”
成語寓意
成語告訴人們,做壹件事,要從頭到尾做好。不要在事情接近尾聲的時候,以各種理由寫下失敗的結局,那會折損之前的壹切努力,降低積累的高度。“狗尾貂續”側重於不恰當、不相稱、不和諧,“狗尾貂續”所指的文學作品則不太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