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82年,法王查理九世決定采用新改革的公歷[2],也就是現在通用的陽歷,以10月的1作為壹年的開始,改變了前壹年4月的1。但也有部分守舊派反對這壹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在4月1日送上新年禮物,慶祝新年。改革的倡導者嘲諷了老派的這些做法,並在4月1日給他們寄了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聚會。從此,作弄人在4月1傳播開來。當壹個人被欺騙時,捉弄他的人會大叫:“泊松·德·艾薇兒”,意思是“四月惡作劇”。這個成語的來源和原意不清楚。
2.根據英國歷史學家的研究,“愚人節”的起源來自印度佛教諺語“到達彼岸”。在英國人的百科全書中,記載著“愚人節”是15世紀宗教革命後出現的壹個騙人的節日。當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已經建立了“異端裁判所”,任何不是天主教徒的人都被視為異端,在每年的4月1日被判處死刑。臣民們非常害怕,他們以每天說謊和取笑為樂,來沖淡他們對統治者的恐懼和仇恨。此後,它被長期使用,並演變成今天的“愚人節”。
3.相傳在人類始祖亞當之後約1650年,上帝用洪水毀滅了世界,只留下了亞當第三子惠德的後代諾亞。他用壹艘人造船救了壹個家庭的命。洪水稍微平息後,諾亞放了壹只白鴿去探索洪水平息後的壹片土地,因為那天正好是4月1日。所以後人認為在這壹天做壹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就像白鴿不勞而獲壹樣,其行為是愚蠢的,這就是愚人節的由來。
4.根據古羅馬的記載,羅馬在每年的4月初都會舉行“滿江俱樂部”,而在某壹年,支配神雪莉的女兒白羅·薩賓娜遇到了冥王普拉多,兩人壹見鐘情,並向對方示愛。普拉多娶了白洛·薩賓娜做冥王皇後,當他們回到冥界時,普拉多是個壞差事。因此,他們把壹年壹度的“滿江俱樂部”當作“愚人節”。
根據基督徒的說法,“愚人節”是為了紀念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日子。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前,他被迫四處奔走。事實上,它意味著後人的警惕,以紀念他在4月1日無辜受難。
6.愚人節類似於古羅馬的趣味節(希拉利亞,3月25日)和印度的歡樂節(胡裏節,直到3月31)。
7.時機似乎和“春分”(3月21)有關,這個時候天氣經常突變,就像大自然在愚弄人類壹樣。
英國有個民間傳說,愚人節和壹個叫哥譚鎮的小鎮有關。傳說在13世紀有壹個傳統,國王所到之處的道路都將歸公眾所有。哥譚鎮的人民不想失去他們的主要道路,所以他們散布謠言,希望阻止國王的巡邏。國王於是派了壹名信息官去詢問。當信息員到達村子時,他發現街上滿是瘋子。國王放棄了他的訪問計劃。所以愚人節來源於壹個紀念哥譚鎮市民的謊言。
9.小醜說[4]波士頓大學美國幽默名譽教授約瑟夫·博斯金對愚人節的歷史起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愚人節起源於壹個玩笑。1983年,波斯王曾說愚人節的概念來源於三、四世紀羅馬君士坦丁壹世時期的羅馬小醜。據說當時小醜們向統治者請願成功,統治者允許他們有朝壹日推薦壹名成員成為國王。所以,4月1日,君士坦丁壹世把羅馬帝國的統治權交給了他的壹個小醜——庫吉爾國王。庫吉爾隨即頒布法令,讓4月1日永遠成為荒謬的壹天。博斯金說,當時的新聞機構對這個話題沒有太大興趣。“我想我本應該因為這個離奇的故事受到大家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