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和它(他們)。有時在第壹人稱或第二人稱中靈活運用。
①王太後霸氣而易。(《摸龍說昭皇後》)
(2)不知道將軍有多寬。(我)(廉頗藺相如傳)
(3)我是個普通的鼓刀屠夫,公子留著。(我)(《信陵君盜符救趙》)
(四)且公子縱輕勝,棄秦而去,豈不憐公子妹妹之惡?(我)(《信陵君盜符救趙》)
(5)但是,我怕妳天天擔心我。(誌:妳)(妻妾之書)
2.指示代詞,這個,這個。
1)主公要,我二臣不要。(《紀氏將伐》)
(2)君子病必舍其所欲(前有“誌”,所以。壹聲“吱”後,它。)(《季氏將伐顓頊》)
(3)妳對第二個蠕蟲了解多少?(《逍遙遊》)
(4)雙管齊下,寧為消極的親取。(《廉頗藺相如傳》)
(2)助詞。
1.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1)虎出棺,龜玉毀棺。該怪誰呢?(《紀氏將伐》)
(2)兒子想著為父母報仇,我想著為妳報仇。(《勾踐滅吳》)
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我強,不如人;現在我老了,什麽也做不了。(《蠟燭之燭》)
2客人的美是我,我想從我這裏得到什麽。(《鄒忌諷刺王琦不才》)
(3)不患其眾之不足,而患其誌之恥。(《勾踐滅吳》)
(4)國王和人民對國王的愛沒有什麽不同。
3.放在倒置的動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超前的標誌。
(1)不知道句子,不理解,或者不知道,或者不知道。(《世說》)
(2)比如妳向老虎扔肉,有什麽功德?(《新偷趙》)
③詩中說:“別人有壹顆心,就要考慮。”——大師也叫。(《齊歡·金文·史鷙》)
4.放在倒裝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1)蚯蚓沒有嘍啰的優勢,筋骨強健。(《勸學》)
(2)能用自己身體觀察的人,收到東西的人是無知的(《屈原列傳》)
5.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之後來完成音節沒有實際意義。
(1)灌鼓,接矛,棄甲。(《我在鄉下》)
(2)我深居簡出,很長壹段時間,我能用腳分辨人。(《吉翔選誌》)
(三)其言,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③動詞,去。
(1)胡瑋煒想要什麽?(《回到Xi詞》)
(2) xi至九萬裏及以南?(《逍遙遊》)
(3)如果有壹頭牛經過大廳,王建枝說:“那頭牛是什麽?”(《齊歡·金文·史鷙》)
(四)東郭嶺間之卒,祭之,乞其餘;不足,還要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