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來源: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三回:“關中壹旦定了,再看他爭漁翁之利,為時未晚。”“鷸蚌相爭”是戰國時期謀士蘇代遊說惠時講的壹個寓言故事。當時趙國正在攻打燕國,蘇代認為趙國和燕國之間的不斷爭鬥不過是“鷸蚌相爭”,必然會給秦國“漁翁之利”。今天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在錯綜復雜的矛盾和鬥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趙王打算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著想,勸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沂水,看見壹只蚌殼敞開著曬太陽。有壹只鷸伸出它的嘴啄蚌肉。貽貝迅速合上殼,緊緊地咬住鷸的嘴。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如果明天不下雨,妳就會死。”貽貝還說:‘今天不讓妳走,明天不讓妳走,妳就死!兩個人都不肯放手。漁夫看見了,把他們兩個壹起抓住了。現在趙要攻燕,兩國相持不下。時間長了,雙方的力量消耗得厲害。我擔心強大的秦國會成為鷸蚌相爭的“漁翁”角色。所以(我)希望陛下好好考慮壹下。”惠王聽了,說:“是的!“它停止了(對閻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