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關於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有哪些有趣的歷史?

關於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有哪些有趣的歷史?

鼎最初是作為烹飪用的鍋,後來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的禮器,關於鼎的故事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家最熟悉的三個成語的由來:守成壹字,問鼎中原,問鼎冠軍。

據《左傳》記載,夏初,大禹將天下歸為九州。後來,大禹的兒子夏柒讓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了九鼎。九鼎描繪九州名山珍禽異獸,各鼎。

代表壹個州。這九鼎代表夏朝的疆域,擁有九鼎的天子就是九州的主人。

懷有奪取政權的野心

九鼎在夏商周時期是真實存在的。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封建諸侯已經崛起。如果不是諸侯互相制衡,周朝早就不存在了。

公元前606年,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在楚國興盛。他明智地治理國家,加強建設,支持改革,豐富了強兵。春秋時期,楚國在成為霸主後,派兵攻打周朝的城池,並在城外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當時的周定王很害怕,但又無可奈何。只能派使者去楚軍那裏舉行吊唁儀式。故意炫耀自己的實力,甚至當場問使者:聽說周有九鼎。這些三腳架有多重?

這個問題在當時是壹個很大的矛盾,直接問使者的意思還揚言要“滅周奪丁”。使者的名字叫王,他溫和地說:雖然周朝很弱,但它畢竟沒有滅絕。現在要奪鼎,名不正言不順,恐怕會招來災禍。

楚莊王也不在意,率領大軍向鄭國進攻。

拿下中原,代表壹個人或勢力有很大的野心和能力侵吞天下。

擡三腳架時打碎膝蓋骨――做力所不及的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第四年登基。秦攻取韓國益陽。益陽離周朝都城洛陽很近。周武王也有“問鼎中原”的想法,於是直接去了周朝祭祀的寺廟。他在周官員面前,代表九州訪問了九鼎。我壹看鼎上刻著“雍”字,當場就說這個鼎是秦國的,要帶回鹹陽。

周朝的官員既害怕又無奈。他們只能說鼎重千斤,誰也拿不走。秦武王很傲慢,用盡全身力氣舉起了三腳架,但它太重了,他在半路上把它賣了。三腳架掉下來,當場打斷了武王的腿骨,血流如註。回到樓裏,大家都趕緊給我治療。由於傷勢嚴重,武王在半夜去世了。

後人用“舉鼎”比喻傲慢、無能但又想做力所不及的事,不能擔當重任,後果嚴重的人。

壹個字比九個鼎更有價值——壹個人的話很有分量

《史記》記載了這樣壹個故事:

公元前257年,攻打趙國,圍困都城邯鄲。王召派他的弟弟平原君·趙勝去楚國求援。平原君想和20個人壹起完成這項任務,但是最後少了壹個人。這時,我主動請纓,平原君部分同意了。

平原君會見楚王後,和談進展緩慢。毛遂主動來到兩人面前檢查。他按下他的劍,非常勇敢。楚王傲慢,叫他退下。但是毛遂說:如果妳不同意聯盟,妳將依靠我們的少數和妳們的多數。現在我離妳這麽近,我可以用劍傷害妳。楚王無奈,只能繼續聽他陳述。

詳細分析了趙與楚合作的歷史淵源和必要性。如果兩國聯手,壹定會獲得巨大的利益。楚王被勇敢而足智多謀的毛遂說服了,果斷地派兵營救他。楚和趙合作打敗了秦國。

事後,平原君稱贊毛遂:我見多識廣,但我沒有發現毛遂的才華。先生把趙在楚王面前的地位提高了,堪比九鼎,他的話價值百萬獅子。

這就是“守壹字守九”的由來。它的本義是:妳說的話很重要,甚至關系到壹個國家的成敗,並不代表妳要老老實實說話。

關於丁的三個歷史故事都來自春秋戰國時期,三個故事反映了當時諸侯的混亂場面。丁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它所代表的周朝:壹個王朝的興衰也決定了他的君主地位。

雖然周天子手握“九鼎”,但諸侯的崛起卻讓周朝岌岌可危。如此龐大的王朝已經像風箏壹樣,搖搖欲墜。周早已成了壹個空名。無論是楚莊王還是秦武王,他們敢於“奪冠”是因為其強大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