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止給人送毛巾。
從前,臺灣省民間送葬者在葬禮後給送葬者送毛巾,意在讓送葬者斷絕與逝者的聯系。所以臺灣省有“送壹方毛巾,斷壹方根”的說法。所以,壹般情況下,如果妳給某人壹條毛巾,它會不由自主地讓人想起不吉利的葬禮、斷絕和告別。
2.禁止送人粉絲。
扇子便宜又容易壞,有個成語叫“秋扇捐”,意思是秋天涼了以後,扇子就扔在壹邊。在過去,這是壹個女人被丈夫拋棄的隱喻。另外,臺灣省有句民間諺語:“送壹把扇子,從此不見”。所以,熱戀中的青年男女送壹把扇子,說明涼得快,說明沒有誠意。所以,千萬不要送扇子當禮物。
3.禁止用鏡子送人。
因為鏡子容易碎,“碎了的鏡子很難圓。”此外,還有“醜的人,讓人照照鏡子”的意思,所以不適合送禮。
4.禁止贈送甜水果。
甜甜的水果,或者年糕,是臺灣省人在新年祭拜祖先的必備之物。但是,服喪時禁止蒸食物。所以,如果妳把甜水果送給某人,會讓接受者想起送禮者家裏的葬禮,所以自然要避開。
5.禁止給別人送粽子。
在臺灣省,人們失去家人的習慣是既不蒸甜果也不送粽子。如果給別人送粽子,會被誤解為對對方的悼念,所以也是禁忌。
6.禁止給人鴨子當“月子肉”
“月子肉”是指在壹個月內分娩的婦女所吃的肉。他們吃的“月子肉”通常是麻油鴨、豬腰、豬肝等“熱”食物。鴨子比較“寒”,不適合吃。而且臺灣省還有“死鴨子嘴硬”、“七月半的鴨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死”等諺語。如果把鴨子作為賀禮,人們會想到不祥之兆。
中國傳統節日
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是臺灣省的三大節日。在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七夕等傳統節日,臺灣省民間也有與大陸相同或相似的特點。春節是臺灣省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臺灣省春節的習俗是從福建省的閩南和福州傳承下來的。從臘月二十六的“尾牙”開始,到新年的元宵節結束,期間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在臺灣省的除夕夜,許多家庭會準備各種祭品給神靈和祖先,作為今年最後的新年祝福。正月初壹早上,臺灣省家家戶戶都梳洗打扮,換上新衣服,迎接春節的到來。換上新衣後,先開門,焚香點燈,在神像前獻上各種香料,然後依次祭拜祖先牌位。儀式結束後,年輕壹代開始向他們的長輩拜年。很多長輩都會給晚輩壓歲錢,新年就要開始了。大年初壹早上吃過晚飯後,大人小孩開始走親訪友。
近年來,臺灣省的新年問候並不繁榮,只有非常親密的朋友和親戚訪問祝賀他。每年元宵節,臺灣省都會舉辦大型燈會活動,臺北市會舉辦臺北燈會,臺灣省其他縣市都會舉辦臺灣燈會。
每年中秋節,臺灣省廣大民眾普遍有賞月、吃月餅和柚子的習慣。自從1990年代中期,臺灣省就開始有在中秋節燒烤的習慣。臺灣省省端午節的習俗是吃五子(粽子、豆子、茄子、李子、桃子),驅五毒,中午喝水,中午洗澡水,中午下蛋,賽龍舟。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臺灣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