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價而沽的基本解讀:
待價而沽(拼音:dàI Jià' er gū)是壹個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的相關典故最早見於《論語·子涵》。原是“待賈賣”。
“待價而沽”的本義是等好價錢再賣。舊時比喻等待合適的時機做官,後來比喻等待好的待遇和條件才同意上任或做事。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常用作謂語和定語。壹般貶義。
成語出處:
子貢曰:“斯有美玉,而藏之?求大家閨秀賣?”子曰:“此物待售!賣掉它!我待賈哲也。”(《論語·子涵》),後人把這段話總結為成語“待價而沽”。
成語故事: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壹位大學者。統壹諸侯國的領袖周朝已經衰落,各個國家各行其是,經常互相爭鬥,傳統禮儀道德遭到破壞。孔子壹心想建立壹個統壹、穩定、有序的社會。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四處奔走,遊說各路諸侯,希望得到重用,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
然而,王子們壹心要擴大他們的權力,建立霸權,沒有人對他的想法感興趣。有壹次,他來到齊國向齊景公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但遭到齊國宰相晏嬰的強烈反對。甚至有人威脅要暗殺他,讓他來不及吃米,拿著剛淘來的米匆匆離去。
後來,他來到衛國。衛靈公欽佩孔子的知識,給了他優厚的待遇,但他不重視他。孔子非常焦慮,為了讓衛靈公接受他的觀點,他甚至屈尊去見衛靈公最喜歡的妃子南子。
南子是個風騷自大的女人,保家衛國名聲不好。孔子通常會避開她。但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他不得不妥協。但是南子也沒說通。
在花了四年時間保衛國家後,孔子決定去晉國趙簡子。當他和他的學生趕到黃河時,他聽說趙簡子殺死了幫助他的兩位聖人竇和舜華。
雖然多次碰壁,但孔子並不氣餒,不斷尋找機會。有壹天,他正在考慮遊說哪個諸侯國,他的弟子子貢來找他討教。子貢說:“如果我有壹塊漂亮的玉,是藏在櫃子裏,還是找個識貨的商人去賣?”孔子忍不住說:“賣了吧!賣掉它!我只是在等壹個識貨的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