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通過冥想、打坐、瑜伽等形式修煉身心,以求擺脫執念,獲得智慧和解脫。佛教語境中的正念強調當下的心境平和,停止因考慮過去和未來而產生的迷茫思緒,發展決心。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洞察事物之間的關系,體驗壹種物與人的融合,從而達到心靈的平靜,獲得觀察的智慧。
1979,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榮譽醫學博士,喬?卡巴金首創“正念減壓療法”,緩解長期疼痛患者的壓力和痛苦。喬?卡巴金認為,雖然正念起源於東方佛教,與美國文化大相徑庭,但也能給西方社會的人帶來好處。
他剝離了正念禪修背後的有神論內容,只保留了專註當下不評判的思想精髓,開發了壹系列適用於心理健康和醫療領域的正念訓練課程。
喬?卡巴金等人給“正念”賦予了新的含義,認為正念是壹種有目的地關註當下,不加判斷地覺察到每時每刻呈現的體驗而產生的覺知。
他認為正念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
1.關註當下,讓自己沈浸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中。修行者需要關註每壹個瞬間,觀察時間如何從壹個瞬間流向下壹個瞬間,觀察自己的內在和外在體驗。隨著正念練習的深入,練習者的註意力廣度、註意力轉移和註意力集中程度都得到了提高。
2.以壹種不刻板的態度接受妳所關註的東西,不帶任何好壞的判斷。非判斷態度指的是專註於當下時采取的態度。是開放,是忍耐,是善良,是無為。既不要求什麽是令人愉快的,也不拒絕什麽是令人反感的,而是接受並開放地讓各種體驗在自己的關註下流動。
擴展數據
正念的應用:
隨著眾多正念臨床試驗和相關研究的發表,壹系列結果表明,正念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有著顯著的影響。
首先,從生理疾病的治療來說,正念訓練可以增強患者對疼痛的適應能力,減輕疼痛,降低慢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
其次,從精神疾病的治療來說,正念訓練可以降低癌癥患者、暴食癥患者、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焦慮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
再次,從提高心理功能的角度來看,正念訓練可以提高個體自傳體記憶的特異性和工作記憶容量,減少過度概括記憶,減少思想漂移,避免高應激情境下記憶功能的損傷。
現在正念越來越多地被用來幹預各種心理、精神和生理問題,壹套系統的正念幹預方法正在逐漸形成。
百度百科-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