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描寫龍門石窟的四字成語

描寫龍門石窟的四字成語

1.描寫龍門石窟的美句1,《清明上河圖西烏橋至瓜巖村懷》唐代張繼。

龍門暮雨,妳洞風生春。鳥鳴道靜,花落毀。

洛陽龍門石窟晚上雨漸漸停了,春天的節氣來了,讓妳的山洞風不斷。官道上只有幾聲鳥鳴,使得周圍更加安靜。倒塌的墻縫裏,開了幾朵野花,妝容照亮了這裏的空曠。

2、《遊龍門奉先寺》唐杜甫。

天如緯,雲臥寒衣,聞晨鐘發人深省。

高聳入雲的龍門石窟,仿佛離天上的星星很近,夜晚入住奉先寺,如同躺在雲端,只覺得冷,衣服。正要醒來的時候,聽到佛寺的晨鐘在響,令人振奮,也深深地敲響了警鐘。

3,《武功渡江》唐·李白

黃河西來昆侖,咆哮萬裏摸龍門。波濤滔天,姚子豪。

黃河的水來自西方。它破昆侖山,咆哮萬裏,沖擊龍門石窟。帝堯曾感嘆這場滔天洪水。

4,《滿方婷遊洛陽龍門石窟》現代諸樊

艾羅走了很長壹段時間,唐遠去世了,但石窟仍然存在。在那個年代,壹個好的工匠雕刻石頭是為了抓住自然。

沂水、漯河歷史悠久,晉唐早已滅亡,但龍門石窟依然存在。建造這個洞穴的工匠們真是別出心裁。

五,《龍門石窟》當代李迎賓

長橋幽門,壹水浮雲繞。

長橋上的石雕面對面立著,白雲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我們乘船遊覽。

2.描寫龍門石窟的句子描寫龍門石窟的句子

1,龍門石窟距洛陽市區約12公裏。這裏東有香山,西有龍門山。兩座山相對,清澈的伊河緩緩流向遠方。古代稱之為“壹闕”。後來,隋煬帝楊光遊覽邙山,登高望遠。他壹見伊闕,以為是真龍帝的宮門,從此稱“龍門”。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壹。它不僅風景優美,環境幽靜,而且有北魏至唐代雕刻的近十萬尊保存完好的佛像,是佛教的寶庫。

2.參觀龍門石窟,妳首先會驚嘆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沒有巧奪天工的技藝,沒有深思熟慮的思想,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拯救眾生的精神,十萬個巨大的洞穴,十萬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佛像,歷經四百多年的滄桑,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偉大而艱巨的宏偉工程的。無論是奉先寺還是古陽洞,無論是萬佛洞還是蓮花洞,無論是千喜寺還是賓陽洞,無論是堪輿寺還是懸崖神龕,每壹尊佛像都蘊含著無限的* * *,每壹尊佛像都浸透著能工巧匠的青春與生命。特別是奉先寺遺留下來的唐代佛教菩薩巨像,高17.14m,頭高4m,耳高1.9m,身材豐滿,面容慈祥,典雅雄偉,既體現了濟世救難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品德,又展現了唐代燦爛的物質發展文化。有人評價說,這尊菩薩完美地融合了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放的胸懷和優雅的儀容。這裏是遊客最推崇的地方,也是佛教的經典地標石刻,既有深刻的宗教研究價值,又有永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3.描寫龍門石窟的詩1,龍門石窟作者:江蘇啞石現代2300多尊石佛,停在懸崖上的石窟。

佛陀的智慧在於給人留下壹段距離,讓人們自己去解決。鞠躬祈禱的還是人頭攢動。佛陀的悲慘之處在於,用來觸摸的手指消失在時間的黑洞裏,壹些石頭的頭和手臂下落不明。

四肢完整的佛也有解不開的困境,在用沈默保守著時間的秘密。神的殘破部分就不關心了。

人的虔誠在於堅信自己是從佛的慈悲中脫胎換骨的。2、龍門石窟作者:舒幹兒現代龍門石窟,妳也鑿了壹個洞窟,他也鑿了壹個洞窟,兩座山遙遙相對,伊水卻流。

東山千瘡百孔,西山無可奈何。寒儒問,貧道,誰成佛了?

連躍過龍門的鯉魚都哭了,哭了,哭了,哭了,壹步壹回頭。是誰還在把她的靈魂送向事物,她的夢想將永存?3.龍門石窟作者:趙顯權現代戰局在此消失,佛的寧靜點出山川的靜謐。在爭奪世界的緊張中,皇帝們的靈魂從按摩院飄向龍門,尋找來世之路。

五百年的堅韌和歷代王朝的接力,造就了壹個令世人驚嘆的傳奇。世世代代的恩怨在佛祖的微笑中化解,紅塵依舊無盡。

當遊客蜂擁至石窟探索壹尊石像的秘密時,誰會想到那些能工巧匠,也許他們只是在雕刻壹個願望,為勤勞的人們祈求幸福和好運!4、洛陽龍門石窟作者:西吉現代玩遍身上的流沙,恭恭敬敬地站在龍門石佛前,擦幹臉上的汗水,靜靜地問壹問廣袤的大地,問壹問千年的歷史,這是壹個文明的世界,壹個人類祈求幸福的聖地嗎?翻開歲月的煙雨,浩如煙海的古籍揭示了唐朝皇帝是神仙的影子,五彩的絲帶上雕刻著美麗的玉石,展現了神仙佛洞的文化薈萃。輕輕的腳步聲響遍洛陽,聚集的文人騷客驚訝的解讀。千年的壯舉,千年的輝煌,讓石佛瞬間光芒萬丈,陽光也來歡快地誦讀佛祖的詩句。

神聖的寺廟,優雅端莊、眼神慈祥的佛像,坐落在中原的神奇土壤裏,佛光照耀著古老的東方。外國遊客蜂擁而至,瞻仰禪宗,千山歡呼,萬水歡歌,讓中國歡騰吉祥。

擴展信息龍門石窟最早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經過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四百多年大規模修建。密集分布在沂水東西兩山的山崖上,南北長1km,佛像97000余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

龍門夜景西山山崖上有50多個北朝、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洞、巍子洞、蒲臺洞、火燒洞、慈香窯、蘆洞等。是北魏時期有代表性的洞穴。

唐代代表性的石窟有千璽寺、賓陽南窟、賓陽北窟(以上兩窟裝飾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唐初)、景山寺、摩崖三佛祠、萬佛洞、會劍洞、奉先寺、凈土殿、龍格寺、濟南洞。東山在唐代有許多洞穴和聖地,其中有20個大中型洞穴,如高平縣的二蓮花洞、堪靖寺洞、大灣塢佛洞(又稱擂鼓臺洞)和王東洞。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400余年的大規模修建,南北長1公裏。今天,有2345個石窟,超過65438+萬個雕像和2800多個碑文。其中《龍門二十》是渭北書法的精華,褚遂良《壹闕佛龕碑》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歷時長久,跨越多個朝代。它們以大量的實物圖像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為中國石窟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自建成以來,受到了人為鑿子的嚴重破壞。在唐武宗時期,毀佛運動使石窟變得困難。

清末民初的歷史遊記記載,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民國時期為了把首都從南京遷到洛陽,在修建龍門西山下的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神龕。

由於戰爭管理空虛,龍門石窟造像從1930到1940被瘋狂鑿刻,許多頭巾、銘文、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買走。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和珍品。

著名書法巨著《龍門二十》是後世北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石刻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最佳書法。這些銘文不僅記錄了許願人雕像的動機和目的,也為石窟的考古分期提供了依據。

清代學者康有為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用魏碑書寫,盛贊魏碑筆法跳躍、結構自然、血肉豐潤等十美。今天,魏碑被廣泛用作標語和裝飾文字。

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龍門石窟。

4.截至2014,東西山共有洞穴2345個,佛塔80余座。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碑刻數量最多的地方,被稱為古代碑林。* *碑刻2860余處,其中歷史悠久的《龍門二十品》和楚的《壹闕佛龕碑》分別是魏碑和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精品。龍門山現存佛像11000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高17.14米,頭高4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每尊只有2厘米長,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和珍品。著名書法巨著《龍門二十》是後世北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石刻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最佳書法。

這些銘文不僅記錄了許願人雕像的動機和目的,也為石窟的考古分期提供了依據。清代學者康有為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用魏碑書寫,盛贊魏碑筆法跳躍、結構自然、血肉豐潤等十美。

今天,魏碑被廣泛用作標語和裝飾文字。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擴展數據:

主要景點龍門石窟是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首次挖掘的。後來經過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四百多年不斷大規模修建。密集分布在沂水東西兩山的山崖上,南北長1km,佛像97000余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

龍門夜景西山山崖上有50多個北朝、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洞、巍子洞、蒲臺洞、火燒洞、慈香窯、蘆洞等。是北魏時期有代表性的洞穴。唐代代表性的石窟有千璽寺、賓陽南窟、賓陽北窟(以上兩窟裝飾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唐初)、景山寺、摩崖三佛祠、萬佛洞、會劍洞、奉先寺、凈土殿、龍格寺、濟南洞。

東山在唐代有許多洞穴和聖地,其中有20個大中型洞穴,如高平縣的二蓮花洞、堪靖寺洞、大灣塢佛洞(又稱擂鼓臺洞)和王東洞。龍門石窟全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精美的摩崖造像群。因為屬於當時的皇家寺廟奉先寺,所以俗稱奉先寺。

這個洞穴建於唐高宗早期。武則天皇後三年(公元672年)贊助兩萬元粉,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完成,每幅長30余米。洞內佛像鮮明地體現了唐代佛像的藝術特征,面部豐滿,耳朵下垂,造型完美、祥和、溫馨、善良,極為感人。主佛蓮花北側碑文稱“大盧舍那造像龕”。這裏有九尊佛像,中間的主佛是魯舍那佛,也就是釋迦牟尼的佛。佛經上說,盧舍那是光普照全身的意思。

這尊佛像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佛像臉型豐滿圓潤,頭頂波浪發紋,月牙形眉毛,壹雙美目,微微凝視下方。挺直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平和的笑容。

耳朵長且略下垂,下巴圓且略向前突出。和諧、安詳、舒適,身著齊肩袈裟,衣線簡潔不做作,衣線同心圓將頭部形象襯托得異常明亮聖潔。

整個佛像,像壹個睿智善良的中年婦女,讓人又敬又畏。有人評價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放的胸懷和優雅的外表完美地結合在壹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老弟子葉佳、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矜持婉約華貴的菩薩、威武英武的王者、咄咄逼人的盧克索,與主佛盧舍那共同構成了壹組具有豐富情態質感的藝術群體形象。[6]奉先寺九足像後有許多長方形小龕。這是在宋金時期。為了保護佛龕,人們根據佛龕建造了木檐式建築。這些建築影響了佛像的通風,加速了佛像的風化,所以後來被拆除了。

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和精湛的雕刻,屹立在中國石雕藝術的巔峰,成為中國石雕藝術的典範,也是盛唐這個偉大時代的象征。搜狗百科-龍門石窟

5.描寫龍門石窟的古詩有哪些?1,龍門山色。

壹股水流穿過群山,像雙缺口壹樣流向城市。

唐代雕刻了壹千個佛龕,都是余鑿的。

【作者簡介】呂維祺,明代河南新安人,名介儒,號,萬歷進士,曾任吏部尚書,後退居洛陽。

【註】大禹刻本:相傳“壹闕”“龍門”為大禹治水時所刻,故稱不朽功勛。唐代的雕鑿:這是壹個比喻,因為龍門石窟是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3年)前後修建的,在魏、北齊、隋、唐、北宋繼續修建,並不是唐代的作品。

2.無標題的

兩座巍峨的山門,* * *壹場水秀。

灘聲滿鼓,石壁滿洞。

金銀佛寺古,晚上玩。

只有當妳快樂的時候,妳遲早會拋棄妳的王冠。

【作者簡介】蘇果,北宋文學家,字叔方,蘇軾的小兒子,人稱小坡。蘇軾年年被貶,蘇果陪伴左右。蘇軾死後,定居於應昌(今河南許昌)歇川,成為歇川居士。

【註意】驕傲:山很陡。易:跳馬的意思。鼓戰車:軍隊的儀式鼓樂。《李》:“君子聽鼓輦聲,以為諸侯。”竇:洞,指壁龕洞穴。樂天:即白居易,樂天為其字。王冠絲帶:官員的帽子和絲帶。棄冠,即棄官隱退。

3.龍門遊

鑿山引伊流,斷將如天。

門對門遙遙相對,天天活著就好。

細宅層層環繞,千佛龕緊鄰絕壁。

夕陽看京城,人間無服。

【作者簡介】魏,中國唐代詩人,漢族,生於長安(今陜西安)。文昌右魏代家的曾孫,生於京兆魏的逍遙公府。《魏江州集》10卷,《魏蘇州詩集》兩卷,《魏蘇州集》10卷。只剩下壹篇散文了。因擔任蘇州刺史,被稱為“魏蘇州”。他的詩風蒼涼清高,以寫景寫幽著稱。

【註釋】鑿山兩句:寫龍門兩山隔伊河之景,記其悠久歷史和古老傳說:《水經註》說,“昔大禹疏開水,兩山相對,故觀之,伊歷北流,故稱伊闕邑”,並說兩山之斷,如斧之開。

杜門句:隋唐時期,洛陽城正南的丁丁門,遠離龍門山,龍門壹帶日夜祥雲彌漫。精舍句:描寫龍門的寺廟和石窟。佛教寺廟依山而建,樓層重疊,墻壁雕刻成千上萬個佛龕。人間句子:為整天為生活忙碌的人嘆息。

4.遊龍門奉先寺

我從趙體旅行回來,在趙體呆過。

影谷造空音,月林散清影。

天如緯,雲冷。

聞晨鐘,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杜甫,唐開元二十四年(735),出長安,遊趙,路過洛陽時作詩。

【註】奉先寺:唐代龍門十大名寺之壹。為唐高宗雕刻,武則天曾捐脂粉兩萬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最精美的洞窟,其中主佛盧舍那高17。

4米,頭高4米,耳長1。

8米,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大的龍門佛像。

趙體:第壹句“趙體”指的是壹個和尚,說要和他壹起去參觀,第二句“趙體”指的是壹個佛寺,是佛教術語,這裏指的是奉先寺。虛擬賴:

來泛指聲音;

空洞的聲音是風。

天闕句:指兩座山對峙的龍門,高聳入雲,仿佛逼近天上的星星。圖像緯度,占星經緯度,指的是太陽、月亮和星星。雲臥句:寫奉先寺之寒,待奉先寺如雲,故說:“衣冷。”

5、龍門懷舊

元魏歷史遺留佛像數千尊,龍門墻歷史悠久。

環屏駱益連把高峰摟在懷裏,指著和海洋泄著金光的河流。

人在藍天風颯颯,夢回幽洞思。

回憶起無限的無邊的意義,我醉了,倚在地板上。

【作者】溥傑愛新覺羅,寫於1964的秋天。普傑·愛新覺羅(1907年4月16 —1994年2月28日),範炳人,滿族,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母兄弟。溥傑出生在秦春王宓,是這個家族的第二個男性成員。他的父親是秦春第二代王子艾辛吉奧羅·載灃,母親是瓜爾加·尤蘭。

【註】魏源:龍門石窟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開始修建的。孝文帝姓袁,故稱。排隊:站著,站很久。

6.描寫龍門石窟的句子A:描寫龍門石窟的句子:

參觀龍門石窟,首先會驚嘆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沒有巧奪天工的技藝,沒有深思熟慮的思想,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拯救眾生的精神,十萬個巨大的洞穴,十萬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佛像,歷經四百多年的滄桑,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偉大而艱巨的宏大工程的。無論是奉先寺還是古陽洞,無論是萬佛洞還是蓮花洞,無論是千喜寺還是賓陽洞,無論是堪輿寺還是懸崖神龕,每壹尊佛像都蘊含著無限的* * *,每壹尊佛像都浸透著能工巧匠的青春與生命。特別是奉先寺遺留下來的唐代佛教菩薩巨像,高17.14m,頭高4m,耳高1.9m,身材豐滿,面容慈祥,典雅雄偉,既體現了濟世救難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品德,又展現了唐代燦爛的物質發展文化。有人評價說,這尊菩薩完美地融合了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放的胸懷和優雅的儀容。這裏是遊客最推崇的地方,也是佛教的經典地標石刻,既有深刻的宗教研究價值,又有永久的文化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