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趙伐燕,蘇召曰:“今臣來,渡易水,蚌露,鷸啄其肉,蚌合其喙。
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就會有死蚌。”蚌也叫鷸:‘今天不出來,明天就死。'
如果這兩個人拒絕放棄,漁夫將得到這只鳥。今趙攻燕,燕與趙九相攻,以救公,恐作漁翁。所以,希望國王熟悉壹下。"
翻譯:
卻說欲伐燕,蘇為燕勸趙曰:“吾今來沂水,見壹蚌開殼曬太陽。有壹只鷸伸出它的嘴啄蚌肉。
貽貝迅速合上殼,緊緊地咬住鷸的嘴。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如果明天不下雨,妳就會死。”貽貝也對鷸說:‘如果我今天和明天不讓妳走,妳就會死!兩個人都不肯放手。
漁夫看到後,把他們兩個壹起抓住了。現在趙要攻燕,兩國相持不下。時間長了,雙方的力量消耗得厲害。我擔心強大的秦國會成為鷸蚌相爭的漁翁。
所以(我)希望陛下慎重考慮。惠王聽了,恍然大悟,說:“有道理!”他停止了對顏的攻擊。
擴展數據:
同義詞:
1,雙輸
失敗:損失;全體:全體。雖然壹方贏了,但是鬥爭的雙方都受到了傷害,誰也沒有得到多少好處。
來自:青?李《官場現形》第四十八回:“大人若再想保,將來兩敗俱傷,對大人無用。”
舉例:還是說出來比較好,免得兩敗俱傷。
2、螳螂撲蟬
指目光短淺,沒有遠見,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人。
西漢歷史學家劉向說:“談園:園中有樹,樹上有蟬。蟬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螳螂犯帶蟬,不知黃雀在旁;黃雀伸長脖子要啄螳螂,卻不知道彈丸在它下面。他們三個都想得到他們以前的好處,不管他們後來的麻煩。”
意思是:花園裏有壹棵樹,樹上有壹只蟬。蟬呆在壹棵大樹上,大聲地叫著,喝著露水,卻不知道身後有壹只螳螂。
螳螂彎著腰貼在樹上,想撲上去,卻不知道身旁還有壹只黃雀;黃雀伸長脖子啄螳螂,
我不知道有人在樹下拿著彈弓要射它。這三個家夥,都是為了得到眼前的利益,沒有考慮到背後隱藏的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