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幾年了,雖然每天都很忙,但總覺得腦子很滿,時間很滿,心裏卻很空,每天都在過著盲目的生活。席間經常看到壹些名師的獲獎論文和題目,深感惶恐和慚愧。通過這次培訓,聽專家講課無疑給我註射了壹針強心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震動,靈魂得到了凈化,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感受到了學科帶頭人的崇高責任,理解了教研員的重任和人生的意義,使我能夠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學會規劃自己,才不會迷失在教研的懸崖裏,迷失自我。規劃好自己,定下目標,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拼搏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寫作、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觀察生活周圍的事件和人;保持敏銳的頭腦,仔細觀察身邊的沖突和矛盾,匯成思想的洪流。
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再次坐在講臺下,有機會重新思考和沈澱。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轉化為力量的是思想的延伸。願這美好的相遇成為金色的記憶,永久的紀念,成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點,成為我人生的財富。
學科帶頭人高級研討班教師培訓體會[2]
2017 8月16月16日,市教師培訓中心組織xx市第三屆學科帶頭人高級研修班43名學員到xx市xx區東華大學參加學習。四天的培訓,以國際化的視野、紮實的證據、理性的思考,悄然觸動了學員的心靈。回顧培訓,梳理培訓收獲,不僅是思考,更是思考。思考壹:理想與責任
Xx市在2017和2012兩次參加PISA測試,都得了第壹名。歡欣鼓舞的背後,執著的教育工作者理性地認識到成績背後的問題:xx學生報告在校平均每周28.2小時,在參與國家(地區)中排名第九;平均每周工作時間為13.8小時,遠高於OECD平均7小時左右,排名1。學生的學業負擔可見壹斑。
校園裏的教育已經夠重了,校內外的輔導班接踵而至,壓縮了孩子學習生活的空間。
細數教育生活中的參與者,焦慮和痛苦交織在壹起。“教育是培養人和社會人的事業”。然而,當前的教育活動嚴重背離了這壹宗旨。
教育應該是面向未來的,學生的教育是壹生幸福的基礎,但事實往往要求今天開展活動,明天就能看到“成果”;
教育應該是壹種生活,每壹個參與者都應該自信從容,但事實是,腳步匆匆,馬不停蹄,每天的校園活動不亞於壹場戰鬥;
教育要溫情脈脈,生活中隨時能感受到愛的溫暖,但事實往往被暴力壹掃而空,在指責和催促下不乏焦慮和疲憊;
教育應該讓生命延伸...
壹切的原因都很復雜。
有壹種儒家文化的影響:吃了苦才能當主人。童年是為了磨礪。別閑著,白毛頭...
受科舉制度影響:學而優則仕。“十年寒窗,沒人要求我壹舉成名。”第壹天,當我穿著金色的衣服回家時...
還有就是社會炒作:近幾年考試季,各類媒體總是不遺余力的宣傳考試成功論。“壞”商家總是靠炒作狀元的噱頭賺錢...
有家庭期望壓迫:任重道遠,沒有人會讓自己的孩子輸在當下,無論輸贏。以愛的名義,沒有人會讓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少學壹點...
教育本身更是火上澆油:每年考完試,學校都向社會“報喜”。表面上看,他們其實是用這些來評價學校和老師的。經過多年的素質教育,升學率、優秀率、合格率等並沒有離開教育領域...
不可否認沒有老師自己的分數追求?學生在哪壹次考試中成績不好,除了對學生認真,跟家長說實話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優異的考試成績必然成為壹些老師提升自己的必經之路...
停下來回頭看看,教育是多麽尷尬:現代社會能想到的所有發明:電視、手機、平板、手表、自行車、電飯煲...都是窮人,但都不屬於中國人。於是,我們只能搬出老祖宗,搬出早已遠去的四大發明來和自己聊天...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必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是教育,而只是教育的技術。”不改變高考的指揮棒,素質教育只能是壹句空話。說得懇切,卻忽略了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警惕和責任。面對現實,我有過紮紮實實的行動嗎?理想、信念、責任,這些美好的詞匯,在現實中,不僅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冷靜的思考,更需要勇氣和無畏的韌性...
如果人生是壹場修行,投身教育就不壹樣了。職業理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團隊合作哪個更少努力?
思考二。差異和標準
楊xx校長說:“教育最大的問題是轟轟烈烈”。今天邯鄲學步,明天抄杜郎口,後天翻教室折騰…
鄒xx主任談了自己對翻轉課堂的思考:提前學習的結果會進壹步拉大學生進入課堂前認知起點的差距;如何實現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經驗的目標...追根溯源,翻轉課堂是美國西部兩位高中老師為解決學生因路途遙遠而耽誤學習的問題而采取的創新舉措...
各種招數,盲目跟進,往往是找不到真相的痛苦而茫然的嘗試。
然而,嘗試不是勇者的探索。嘗試比原地踏步要高級得多。但是機械地移植別人的經驗是沒有福氣的。體驗是個性化的,與時間、地點、人物、環境密切相關。學習思想的本質是可以的,但是忽視各種差異,照搬形式,往往會以失敗告終。面對教育,各種差異客觀存在。而這些差異和現在的教育體制在不斷的摩擦和碰撞。
兩性之間有差異。女生觀察事物仔細,能註意到事物的細節,而男生往往觀察事物走馬觀花,在學習中往往表現不出認真;女生的註意力比男生更穩定,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分心,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小學課堂教學中不遵守紀律的是男生...性別差異不止於此。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偏愛女生,被批評的往往是男生。壹個統治者的課堂常規,其實是漠視性別差異的產物。